选择性椎弓根钉单侧固定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19 15:05

  本文关键词:针刀疗法对于缓解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医科大学》 2016年

选择性椎弓根钉单侧固定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韩国锐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单侧内牢固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要领及长期疗效,观察患者手术后内固定情况、融合率、术后疼痛缓解、术后功能恢复、术后脊柱侧凸角度矫正、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等,为临床的手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老年脊柱侧凸提供一种可行方法选择。方法:综合对2008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开展长期随访。根据患者特点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对上述患者术后开展按时复查及随访,全部患者术前均完善X线、CT、MRI诊断,术前Cobb角为25-55°,平均38.56±0.53°;腰椎前凸角为11-35°,平均19.68±3.79°;所有患者全数采用正规保守治疗后,术前的Cobb角范畴及均数值、各类临床症状等均未见明显好转。手术方案采纳选择性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通过记录手术用时、失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JOA和VAS评分,观察术后腰腿疼痛改善率、依据术后复查X线所示Cobb角的改变及腰椎前凸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等来判断手术效果,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切口无感染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53.86个月(12-84个月),56例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分别为20.56±0.53°,18.93±0.86°及19.51±0.89°,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68±3.79°,19.36±3.26°,20.12±3.86°,二者与术前对比不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当时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AS评分术前(5.2±0.86)分,术后(1.9±0.77)分,末次随访(1.8±0.68)分;JOA评分术前(13.79±0.78)分,术后(28.19±0.76)分,末次随访(28.98±0.54)分。两种评分均显示,同术前对比,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明显,差别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时与末次相关的随访对比,疼痛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在随访期内56例患者植骨均获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脱出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椎弓根钉单侧固定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脊柱侧凸效果可靠,且保留后方附合体结构,手术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论文征稿通知[J];中国骨伤;2008年02期

2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征稿通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3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J];脊柱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4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论文征稿通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3期

5 史亚民;;对成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应考虑的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3期

6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论文征稿通知[J];颈腰痛杂志;2008年02期

7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论文征文通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4期

8 刘正;邱贵兴;沈建雄;;脊柱生长阀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9 邱勇;;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平衡原则与美学理念[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9期

10 ;2012年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征文通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保胜;刘磊;孙琳;张学军;李承鑫;祁新禹;于凤章;潘少川;;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6岁以下儿童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马薇薇;;以脊柱侧凸为首诊的青少年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马薇薇;;以脊柱侧凸为首诊的青少年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马华松;邹德威;邵水霖;王晓平;谭荣;周建伟;张墨;;极重度脊柱侧凸的二期手术治疗[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伏元;廖魏魏;王玲;陈文凤;;76例脊柱侧凸病人相关因素分析[A];全国第10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马华松;邹德威;邵水霖;王晓平;谭荣;周建伟;张墨;;极重度脊柱侧凸的二期手术治疗[A];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长伟;李明;贺石生;赵颖川;王传峰;陈自强;;脊柱侧凸临床病例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体会[A];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晔;;前后路分期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护理体会[A];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袁喆;汪四花;宋锦;;10例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正手术的护理[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朱建英;;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多点合力牵引器具的研制及效果研究[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荣;[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谢明霞;[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高国起;[N];健康报;2007年

4 王岩;[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高国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余可谊;[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钱勇;[N];科技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白秩南;[N];保健时报;2005年

9 钱勇;[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特约记者 钱勇;[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特发性脊柱侧突的病理机制研究—微纤蛋白和脊柱侧凸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谭荣;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3 郭倞;交感神经系统在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不同取骨部位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研究等相关临床支具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赵迪;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后路三维矫形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陆凌云;脊柱侧凸模型椎体骨超微结构及药物干预可能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谭荣;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李劲松;有限元法模拟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及内固定应力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王储;椎体骨小梁微结构形态学参数与脊柱侧凸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9 丁立祥;多层螺旋CT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杜青;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诊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德荣;不同撑开间隔对生长棒治疗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李杰静;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与平卧位脊柱骨盆序列的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李伦超;单侧横突拉簧加压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及终板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宗;不同侧凸方向的Lcnke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疗效的比较以及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的矢状面形态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5 韩国锐;选择性椎弓根钉单侧固定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汪小冬;便携式脊柱侧凸多点牵引器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林国文;泉州市区青少年脊柱侧凸普查与防治[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8 郝冉;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连纪文;脊柱平衡参数与成人脊柱侧凸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吴宏擘;针刀疗法对于缓解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针刀疗法对于缓解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2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