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9-07 14:14
【摘要】:将系统生物学引入医学领域,不仅会促进现代生物医学的进步,而且将带领医学进入新的疾病预测、诊治和药物开发模式。而中医学本身蕴藏着许多朴素的辩证分析思想及系统论的观念,系统生物学的应用与发展,使中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必将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新的启示与思路。
[Abstract]:Introducing systems biology into the field of medicine will not on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modern biomedicine, but also lead medicine into a new model of disease predi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drug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ystem biology make it easier to find common language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biomedicine. It will provide new enlightenment and thought for the research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作者单位】: 甘肃中医学院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研究项目(04-05JQ05) 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3ZS051-A25-081)
【分类号】:R2-0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竺;系统生物学——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J];世界科学;2005年03期

2 刘永琦;脾虚证的免疫学本质及中医药防治脾虚的免疫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10期

3 方福德;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医学与人[J];医学与哲学;2002年09期

4 张继勇,王庆国,王钊;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22期

5 刘永琦,王文;虚证的免疫学本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锋;李国栋;马树梅;焦霞;殷志涛;赵虹;赫靖岩;黄大年;王志刚;姚远;李希全;任辉;李华山;;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分布、演变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年08期

2 王富春,逄紫千;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肠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武志昂;毕开顺;;关于中药现代化思潮的评述(三)[J];中国医药导刊;2007年06期

4 周志刚;刘星;曾建斌;;桂枝汤对脾虚大鼠NFAT mRNA,IL-4 mRNA,IFN-γ mRNA的干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廖韩波;唐纯志;黄泳;刘强;王升旭;王艳杰;王平平;郭佳铨;汪崇琦;;穴位贴敷经皮给药药贴对哮喘豚鼠血清中IL-4水平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杨辉华;聂慧;王义明;罗国安;;构建学习型系统生物学研究团队的思考与初步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彭剑虹;;治疗干燥综合征重在育阴潜阳辨析[J];光明中医;2009年09期

8 李娟;锁阳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李娟,安耀荣;健肾益寿口服液对衰老模型小鼠一氧化氮水平及学习记忆的影响作用[J];甘肃中医;2004年04期

10 周奎龙;何叶博;王志恒;;系统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学彰;;脾虚证的肿瘤患者免疫机制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学彰;;脾虚证的肿瘤患者免疫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姚魁武;王阶;;运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学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5 徐斌;;针药结合,内外同治[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6 郭晓辉;谢世平;;HIV/AIDS中医证候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振宇;;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桥梁[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8 易亚乔;葛金文;;立足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宏波;阳痿肾阳虚证症状规律及其转录组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雷萍;灰树花提取物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新亚;桂枝汤证治规律及桂枝汤对大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钮俊清;面向生化网络的计算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卢宏达;基于中医整体观念治法治则下的端锚酶和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端粒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陈冬梅;虚寒证的证候规律及其代谢组学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谭勇;白附片对正常和肾阳虚证大鼠毒性反应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8 赵锐;补肾宁对肾阳虚模型大鼠补肾促排卵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魏敏;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戴小良;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理论探讨及滋生青阳片对高血压LVH的逆转作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荣;健脾方加减结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蔡玮;胃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浆小分子代谢产物及胃泌素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杨华伟;天蚕壮阳散对肾阳虚雄性亚健康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丁幸辉;冠心病中医体质特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黄倩;不同体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徐寅生;大承气汤抗内毒素血症的物质基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阿依努尔;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功能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8 徐小曼;“温阳补肾方”延缓衰老对衰老模型小鼠大脑MDA,,MAO-B及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俊;在认识生命现象过程中的思想轨迹及启示[D];广西大学;2006年

10 罗军德;锁阳抗缺氧活性部位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吴敏毓;防己黄芪汤对脾虚小鼠Mφ、T细胞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章梅,夏天,张仲海,靳风烁,颜真,崔大祥;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章梅,夏天,张仲海;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吴家睿;生命复杂系统[J];科学中国人;2004年10期

5 林士敏,田凤占,陆玉昌;贝叶斯网络的建造及其在数据采掘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翟晓翔,国承钢;建立中药整体功效系统理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7 沈树泉,管又飞;系统生物学——从生物分子到机体反应过程[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8 许树成;系统生物学[J];生物学杂志;2004年03期

9 符虹,凌敏,郭卫华;慢性肾炎中医分型与免疫学的关系[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12期

10 张永欢,冯沙,杨曦;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虚证免疫紊乱的临床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9年02期

2 许恒忠;;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11期

3 杨小波;吴大嵘;赖世隆;;非随机研究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1期

4 危北海;有关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任务、方法和发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年09期

5 危北海;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任务、方法和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年04期

6 ;本刊“中西医结合研究”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30期

7 李平;;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潮;2008年02期

8 姚开泰,任彩萍;从基因组和肿瘤研究的进展瞻望中西医结合[J];科学中国人;2005年09期

9 张士楷;;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之我见[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10 ;《江苏中医药》投稿须知[J];江苏中医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丽敏;;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危北海;陈治水;;新的认知、新的起点、新的推动[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丁丽馨;;21世纪中医药发展战略及模式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4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5 姚魁武;王阶;;运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学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士奎;;如何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施,以保障病人的利益——提高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必要性认识[A];2006井冈山中西医结合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士奎;;论中西医结合的“合规律性”[A];第6届中国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学军;;系统生物学对药物发现的影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3: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C];2008年

9 刘鲁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导论[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10 魏军平;林兰;;中西医结合研究糖尿病的回顾与展望[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瑶;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换届[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王寿臣;李连达:西医出身的中医药学者[N];经济参考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杨磊 丁晓辰;中医药典籍档案:保障中医药学文化绵亘流长[N];中国档案报;2011年

4 张宗明;《儒道佛与中医药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李恩(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药学的历史责任[N];河北日报;2002年

6 曲峰 本报记者 朱彤;加快中医药学现代化[N];黑龙江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陆静;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教师节表彰先进[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李金峰 王培芝 张文山;中医药学生综合素质良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李瑛;中医药试涉欧洲医药界主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王 琦;关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和文化属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伟;系统生物学水平解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生理特性与相互作用关系[D];江南大学;2013年

2 艾对元;几种基因调控网络的比较[D];兰州大学;2008年

3 陆立力;系统生物学的若干最优控制问题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志勇;系统生物学的两个课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5 杨云松;中西医结合研究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罗若愚;家族性肥大型心肌病的系统生物学初步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红;可移动类进程代数及其静态分析技术在系统生物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钮俊清;面向生化网络的计算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李敏;蛋白质网络中复合物和功能模块挖掘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王海涛;联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与基因芯片研究低恶性膀胱移行上皮癌基因表达谱和生物通路[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敏;系统生物学哲学基础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2 邱s

本文编号:2228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228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