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伸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肘功能重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促进中风后上肢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年
屈伸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肘功能重建的研究
张永玲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肩肘运动功能,并进一步研究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 方法: 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集并提取患者双侧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及伸肘运动的表面肌电信号,从时域及频域等方面提取特征值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及均方根值(RMS),评价患侧上肢功能。 2、应用屈伸肌交替刺激的上肢低频电治疗仪,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臂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同样采集表面肌电信号(sEMG),利用表面肌电IEMG、MF、RMS等特征值, Fugl-Meyer量表、Barthel ADL量表判定疗效。 结果: 1、脑卒中病人患侧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及伸肘运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及拮抗肌的IEMG、RMS、MF均低于健侧(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 2、患侧肩前屈及肩后伸运动的主动肌经治疗后得出: IEMG及RMS较疗前比分别有显著改善,而MF未见明显改善;肩外展运动的主动肌经治疗后得出:IEMG较疗前有显著改善,而MF及RMS未见改善;伸肘运动的主动肌经治疗后得出:IEMG、MF及RMS较疗前均有改善。(疗后高于疗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1、脑卒中患者偏瘫后患侧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及屈肘时,以主动肌的肌力下降明显。 2、应用上肢屈-伸肌交替刺激低频电治疗仪可提高患侧上肢屈肌、伸肌肌力,并能够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脑卒中偏瘫后的异常模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说明sEMG能客观灵敏地评价脑血管病后病人的肌肉功能状态和活动状态,应进一步应用与临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4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辉;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促进中风后上肢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高国栋;林凯;黎映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成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3 蔚二文;陈维毅;;表面肌电图在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7年01期
4 于善良;;用电刺激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控制的研究中电刺激特性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03期
5 王东岩;曹东辉;卫哲;田冰;;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功能损伤[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年02期
6 王东岩;李庆玲;杜志江;孙立宁;;5 DOF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7 吴毅;俞晓杰;;等速技术和表面肌电图技术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30期
8 高旭光;;脂代谢异常与脑卒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0期
9 丁小灵;李淮玉;;抗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及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6期
10 李卓;;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张闻东,陈幸生,李佩芳,俞红五,陈颖,周婷,韩为;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初步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2 何光远;刘存斌;;推拿头部和脊椎对脑瘫的康复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3 俞红五;韩为;王颖;张闻东;;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4 聂志红;周德生;姚欣艳;;艾滋病并发隐球菌病1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3期
5 陈宗胜;程宜福;;10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医分型与TCD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8期
6 张娟;鲍远程;谢道俊;韩辉;刘荣芝;周磊;;归脾丸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出血倾向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7 陈宗胜;程宜福;;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8 黄鹏;杨文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9 席洪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吴建贤;徐梅;;软组织挤压伤的康复[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艳;;40例脑梗死患者长程脑电图分析[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唐芳;朱世琼;何锦华;艾艳;;40例地震截肢患者的院外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C];2011年
3 解益;董安琴;;踝足矫形器矫治52例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杜艳玉;张春波;;物理因子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康复治疗的应用现状及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恩达;郭树忠;;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吴玉玲;林建强;吴立红;孙晓敏;;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邵素菊;任重;许琬茹;;“透刺久留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尔兆娟;张洪秀;;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邵素菊;任重;许琬茹;;“透刺久留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李静;陆瑾;丁勤能;段光宇;童凯;周玉艳;董勤;;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时效的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殿春;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控制策略与康复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莫雪安;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江先志;驱动关节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颖;缺血性脑白质损害凋亡基因的活化及开心解郁方的干预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郭礼;中风偏枯的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郭树涛;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颜钦;基于SMA的仿生柔性鱼鳍三维运动机理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付海燕;步态分析技术在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及中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葛鸿庆;腹针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丽娟;构建重症肌无力五脏相关理论数据挖掘模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国;神经阻滞的注射针定位中电刺激强度与针尖-神经干距离及针尖斜面方向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朱杰;兔胫神经阻滞影响乙醇扩散的因素[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瑾;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与脊髓远端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蒋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NA在慢性癫痫大鼠脑中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李圆圆;对高水平赛艇运动员拉桨技术的神经-肌肉支配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马雷;网球正手击球动作主要用力肌训练方法手段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娟;针刺与康复训练不同干预次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何可;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中风病后瘫痪(软瘫期、痉挛期)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何妙玲;温和灸对中风先兆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何治中;礞石镇风丸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江征;何坚;蔡素芳;王辉;郭毅坚;;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查理;;肌电假手的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2007年09期
4 于善良;;用电刺激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控制的研究中电刺激特性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03期
5 王东岩;李庆玲;杜志江;孙立宁;;5 DOF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6 应福其;李名扬;刘绍壮;马晓凯;宫瑾;;中国人前臂肌的肌纤维型分布[J];解剖学报;1993年01期
7 娄季宇;曾志磊;;脑卒中与脑可塑性[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8 沈光宇;钱国全;蔡可夫;;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9 朱琳;贾晓红;刘霖;王世云;杨胜荣;宋为群;;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9期
10 荣培晶,朱兵;脑的可塑性变化和功能重组[J];生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奎,刘建红,宋刚;sEMG技术在评价运动性疲劳方面的方法及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2 崔玉鹏,洪峰;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杜敢琴 ,黄丽娜 ,富奇志 ,尚学兰;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4 席紫萍,刘汝梅,廖佩璇;中老年人上肢功能测评90例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罗炯,金季春;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应用前景[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6 王国祥,刘殿玉;等速运动中肌氧含量及其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的变化特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刘赞华;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年01期
8 李征,龚浠平,李尧,王拥军;急性脑梗死各亚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年05期
9 吴毅;俞晓杰;;等速技术和表面肌电图技术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30期
10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蓉;李哲;郭钢花;;神经生长因子对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24期
2 周敬华,梁华忠;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3 王瑞莉;岳喜进;曲晓红;;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5期
4 赵永光;;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2期
5 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6 魏向阳;;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治疗5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7 邵爽;杨丽娟;李源渊;江晓峰;聂立华;戴红;王文志;;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8 曹玉灵;马超;伍少玲;曾海辉;许俭兴;燕铁斌;;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9 高晓艳;杨青兰;陈钢;王代誉;周萍萍;;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5期
10 霍尔红;郭宇;;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佩顺;黄臻;陈家凤;张婉容;谭碧东;;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平衡共济失调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文;艾厚喜;张丽;李林;;神经血管稳态重构作用和机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辉华;;脑卒中危重症的评估和处理原则[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庞军;甘振宝;胡云丹;陈招;李高炎;;枢经针灸推拿与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的效应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5 郑洁皎;;脑卒中肢体与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A];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第七次全国营养学术交流会“营养与成功老龄化”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医学营养治疗”资料汇编[C];2010年
6 郑洁皎;石凤英;;脑卒中后的抑郁症[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钟玉萍;;脑卒中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江玥;张安仁;葛杜娟;;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傅建明;顾旭东;姚云海;时美芳;朱美红;金敏敏;;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赵斌;黄继文;;浅谈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治疗[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博爱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崔利华 供稿单位 北京博爱医院;[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胡晓震 本报记者 叶青;[N];沈阳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刊记者 李广宇 罗敏贤(实习);[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记者李天舒 通讯员高健;[N];健康报;2009年
6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春红 卞金玲;[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张春红;[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沈士华;[N];健康报;2011年
9 北大医院三部 主任医师 余光明;[N];家庭医生报;2010年
10 驻京记者 王丹;[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正;针灸从心胆论治脑卒中后焦虑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徐兴森;激活TRPV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3 张彭跃;脑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促进脑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杨永梅;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夏文广;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阎涛;Niaspan促进1型糖尿病大鼠脑卒中后神经轴索重塑[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于健君;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经济学分析及危险因子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谢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汪桂艳;蒙古族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姜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效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吕平;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方案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观察及机理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2 林奕君;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董晓莉;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ICF量表与脑卒中常用评定量表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颖;脑卒中后社区三级康复服务模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永玲;屈伸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肘功能重建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于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曲福玲;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蔷;睡眠呼吸障碍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元;头穴透刺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张红运;益肝止痉针法结合易化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促进中风后上肢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