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方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10 11:4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综合方案组、辨证中药组和西医对照组各30例,3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辨证中药组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综合方案组配合中风醒脑口服液,3组疗程均为28天;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方案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风醒脑口服液,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30 cases in the TCM group and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course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28 days. The changes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Xingnao oral liquid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基金】:四川省中医药重大专项课题(2007-C-SZYJ-02)
【分类号】:R74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郭建文;张晓云;兰万成;张静;陈绍宏;;陈绍宏教授“中风核心病机论”[J];天津中医药;2006年01期

3 龙晓燕,黄国钧,陈绍宏,张晓云;中风醒脑口服液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药学进展;2000年05期

4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5 陈绍宏;唐天俊;刘永泉;张晓云;;逐瘀化痰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附11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1993年06期

6 陈绍宏,张晓云,刘永家,罗燕;逐瘀化痰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5年02期

7 黄国钧,龙晓燕,陈绍宏,张晓云;复元醒脑口服液降低颅内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宪;痰瘀同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2 李珍武;自拟活血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3 李存洲,朱贵祥,崔峰;大剂量清开灵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急性期100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5 陈海燕,金杰;辨证选用中药静脉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124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6 袁东运;;早期高压氧与康复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7 杨牧祥;王长垠;于文涛;王秉岳;冀绪;安俊岐;;中风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8 产炳旺;;活血涤痰、通腑逐水方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9 卢永清;许明凤;;针刺合并吸氧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10 朱慎勇;;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春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20例疗效观察[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赵军;张通;徐健民;王明礼;张妍;李冰洁;;脑卒中病人强制性治疗后fMRI的研究[A];第三届中日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峰;胡团敏;林友聪;;奇穴、脑生理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金妙文;周仲瑛;樊蓥;吴勉华;周学平;王志英;汪红;;凉血通瘀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研究[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欧阳永红;;血府逐瘀汤加味早期治疗出血性中风31例临床观察[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红星;周利;张唐法;;头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李艳慧;陈丽文;;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梁立安;覃文慧;肖继芳;;中风患者穴位体表测量值针刺即时影响的观察研究[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9 周炜;王丽平;王寅;刘泓;许志刚;冯勇伟;吕晖;解越;郭郡;刘淼;刘宇;;头针腹针治疗不同证型的中风后患者的疗效观察与研究[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米建平;朱晓平;樊莉;;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三十年功名尘与土[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朱周良;二季度靓丽数据难改美经济黯淡前景[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雁争邋实习记者 吴婷;上半年农村地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一蕙;两公司披露出口退税率上调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叶勇;纺企要靠产业升级才能在逆境中突破[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苗燕;刘明康:依法按程序做好银行业信息公开[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苗燕;应对从紧货币政策 中信银行准备好了[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但有为;7月CPI料降至6.5%左右 信贷政策有望边际调整[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徐锐;中小板:“高成长、高风险”特性充分体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蕾;民生人寿总保费和总资产双过百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荃;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高培阳;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万曙;铁离子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心刚;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及降压、降脂预防脑卒中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盘子健;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宇文亚;基于虚拟事实因果模型的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8 白雪松;超微补阳还五汤对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及Nogo-A蛋白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丁汉祥;化痰开窍泻浊法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沈巍;运用PET脑功能成像对外关穴经穴特异性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立辉;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吴威;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梁喜凤;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尹胜;活血通络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王三荣;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HCY和FIB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纪彪;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毅;涤痰通络法对大鼠脑出血模型72h内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变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欣健;调气息风合剂对脑出血大鼠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雷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陈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于嘉,虞佩兰,赵祥文;实验性家兔急性脑水肿[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 袁淑华,郝晓敏,李亦秀,李文汉;盐酸小檗胺对小白鼠脑缺血作用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3 陈江宁;脑梗塞的中医病因病机之我见[J];江苏中医;2000年02期

4 陈顺志,金有余,李常淳,张增权;过氧化脂质TBA显色的三种方法学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1984年04期

5 杜力军,於兰,马丽焱,孙绍美,金文;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及尼莫地平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年03期

6 赵素萍,毛嘉文,胡建平;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05期

7 王文化,赵冬,吴桂贤,刘军,姚丽,吴兆苏;北京市1984~1999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8 任泽光,吴建中,,尹可;高血压脑出血后脑血流及自由基变化规律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年04期

9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吴桂贤,王薇,刘静,曾哲淳,吴英恺;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Ⅰ.发病率和死亡率监测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1期

10 吴桂贤,吴兆苏,何炳林,张敏,张瑞松,奏兰萍,刘军;我国16省市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医学杂志;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良森;李树森;;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例疗效观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2 ;《今日药学》杂志2010年第2期继续教育试题[J];今日药学;2010年02期

3 佘景志;;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1期

4 吕晶;王金华;曲芳;;三联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6期

5 侯跃华;陈凌云;张艳芳;;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6期

6 吉佩忠;罗仲秋;王春革;;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年01期

7 刘津贤;刘艳艳;贾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年01期

8 安斌;陈国华;;黄角颗粒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2期

9 卢瑞丽;;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2期

10 陈步巍;郭恂;;早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明;胡运新;卢建军;王玉周;胡琼力;李志刚;;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12例分析[A];第三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郗海涛 ;陈琳 ;黄红云;;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1518例[A];第三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倪穗琴;吴琳;李剑芳;陈洁;;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10年

4 刘丽燕;张平;王苏建;孙学军;刘文武;;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闫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与血清钠离子的关系[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杜凤其;邓琪武;徐珊;;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研究[A];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刘春风;曹勇军;;重视组织,关注血管[A];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陆正齐;张炳俊;伍爱民;戴永强;胡学强;;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方法[A];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孟学刚;朱沂;牛晓姗;玄祖旗;钟朝明;;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A];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齐进兴;赵燕民;邓建中;牛德旺;屈宝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和TNF水平研究[A];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永华;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关键[N];保健时报;2008年

3 董晓华;静脉液体给氧 促进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N];健康报;2007年

4 李笑蕾邋实习生 高洁 本报记者 李娜;为脑血管清障[N];吉林日报;2007年

5 王振岭;河北研制出治疗脑梗死新方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王骏;医学影像检查概述之二[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李沫邋实习记者 蔡东妮;上实医药生物药品发展迅速[N];证券时报;2007年

8 王振岭;中风康可显著改善脑缺氧状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董晓华;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理[N];健康报;2007年

10 曹阳;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中的应用价值及缺血型烟雾病梗死类型与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杨媛;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研究与汶川地震灾区社区居民心理应激状况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陈天才;巨刺法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康复程度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罗燕;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突触重建促进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张小平;急性血栓性疾病血栓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瞿涛;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8 杨续艳;电项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其靶基因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桑鹏;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刘红军;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缺血中的初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丽文;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健;急性脑梗死患者ICAM及血小板膜GPIbα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车爽;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vWF水平与基因多态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4 董玉环;尤瑞克林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丽姝;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小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涛;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Rho激酶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凤;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孟相君;侧支循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孙瑜;丁苯酞联合降纤、抗血小板多靶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2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22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