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八脉交会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本文关键词:针刺八脉交会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年
针刺八脉交会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牛广跃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治疗面瘫是否具有提高疗效的切实作用,为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方法:将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面瘫常规穴位加八脉交会穴配合TDP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除不取八脉交会穴外,其余取穴、针刺方法、留针时间、针刺频率、疗程及TDP照射均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前后静态观评分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额纹、眼眉、眼睑、人中沟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观评分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抬额、闭眼症状评分及动态观评分总和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5.两组痊愈患者治疗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加用八脉交会穴可有效改善患者额纹、眼眉、眼睑、人中沟等方面的症状;有效的改善面部动态观,尤以抬额、闭眼症状显著;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虽然两组总体疗效基本相同,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庆;针刺足临泣为主治疗胆囊炎[J];按摩与导引;1998年04期
2 高文通;崔海;任占敏;;外关穴透刺内关穴为主治疗肩周炎30例[J];北京中医;2006年01期
3 张树新;;面部透针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年09期
4 黄仲海;点按外关穴为主手法治疗落枕3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廖炼炼;;透针剌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29例[J];广西中医药;2008年05期
6 冯祯根;针刺申脉穴治疗枕神经痛86例[J];河北中医;2002年08期
7 汪旭东;何晓玲;何学斌;;针刺翳风穴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5期
8 杨腊芝;;走罐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10期
9 王玲;;针刺后溪穴治疗眼睑关闭不全42例[J];黑龙江医药;2002年02期
10 阎固林;;针灸推拿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44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2 孟君;李胜涛;郭小燕;;针药结合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3 王道龙;;温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1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4 吴明胜;;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5 梁杨祖;周贤刚;;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证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6 何建基;黄泳;王升旭;;针灸治疗痛经取穴规律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7 高纺;周美启;;试析心经心包经主治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6期
8 周丽华;;自拟慢紧汤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9 刘毅斌;程红亮;吴劲松;;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75例时效性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10 王颖;韩为;程红亮;郭铁;张道宗;;通督调神针刺对脑中风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孙远征;祝鹏宇;汤颖;刚宝芝;;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静;张幼明;独畅;;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300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远征;祝鹏宇;汤颖;刚宝芝;;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宣丽华;虞彬艳;高宏;戴朝富;张海峰;徐福;李雪珍;邱昌民;;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临床多中心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张卫华;安军明;薛辉;李芳琴;李艳;王珊玺;;应用规范化电针方案治疗MGH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张金星;胡幼平;;扬刺法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量化[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吴永刚;;头穴透刺训练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25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磊;李璟;黄蛟;陈进发;;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陈静;张幼明;独畅;;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300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胡怀强;复健片促进MCAO大鼠中枢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莫雪安;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冼生;颈三针加四神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邱信文;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粟胜勇;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相关性及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钞建峰;益气活血养阴中药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孙运花;电针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JAK_1-STAT_3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杨洁;基于PET-CT技术的循经针刺对偏头痛患者即时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顺太;高血糖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边静静;不同产地娑罗子主要成分分析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唐云峰;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宾晓芳;血塞泰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崔友祥;针刺下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及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董金芳;腰椎九穴为主进火补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双岭;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周玉娜;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贺兴欢;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张勇;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山;银杏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翟景慧,李晓泓,李辉,周登芳;近年大椎穴临床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2004年03期
3 王文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王瑞辉,殷克敬,江婵娟,雷正权;电针与普通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对比[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房玉芬,白如冰;面瘫的针灸治疗体会[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陆静;针灸疗法与免疫功能[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年03期
7 黄映君;刁本恕;;灸法与针、药合治面瘫37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年01期
8 周国荣,陈伟平,林雯;浅谈“上病下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9 黄琼华,童绥君,蔡小芳,陈丽雪,林燕;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10 张雪青;张丽萍;韩璞;;周围性面瘫的瞬目反射检测[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光熙;姜揖君;;八脉交会穴辨证应用及其理论初探[J];中医杂志;1986年10期
2 田丽芳;;八脉交会穴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Z2期
3 孙秀伶;;八脉交会穴临证应用举隅[J];中国针灸;2006年S1期
4 梁楚京;;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5 陆伟慧;;八脉交会穴治疗气逆证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09期
6 解乐业;曲衍海;;应用八脉交会穴治疗急痛证临床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1993年01期
7 陈峰;;“振瘫点”配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后遗偏瘫[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3年10期
8 赵立新;;奇经八脉及八脉交会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朴成海;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举隅[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栾加芹;;八脉交会穴的妙用(上)[J];中华养生保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万生;;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疗效观察[A];首届“渝州推拿”临床手法暨“按摩手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梁薇;;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易玉珍;阮经文;;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魏玲;;针刺与西药合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A];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结姊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卫彦;寇吉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卫彦;寇吉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石燕;杜波;张岩;;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宁;;血压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初探[A];首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于峻;冯玉兰;邵京山;;β-七叶皂甙钠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乔蔚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会彦;[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刘立公 纪军;[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3 刘宏玲;[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张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郑志生;[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张子倩;[N];青岛日报;2007年
7 王庆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8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衣晓峰 靳万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马建华;[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凤英;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物理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珊珊;围手术期针刺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军;基于腧穴电测量的头针体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效应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刘洋;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卫彦;不同针刺参数对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兔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白鹏;头穴电刺激联合体针治疗急性期重度Bell麻痹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唐宏图;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后溪、地仓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9 封敏;针刺对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AMPA受体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广跃;针刺八脉交会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温秀云;针刺从八脉交会穴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吴咚咚;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兵;巨刺针法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神经损伤疗效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赖瑜达;隔姜灸联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辛会敏;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孙淑婷;王鹏琴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福学;周围性面瘫的肝郁致病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旭阳;急性期使用激素配合针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丁铌;两种心理紊乱状态与周围性面瘫发病的观察—对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八脉交会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