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24 20:05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房颤患者,治疗周期为30d。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郭维琴教授治疗房颤中药经验方,观察治疗前后两组SF-36量表积分变化以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①治疗前后两组8个维度积分及总分的Cronbach'a系数均大于0.70,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②两组治疗前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在8个维度积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P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能够更好的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③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33%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07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明经治疗组能够更好改善房颤患者的中医症候。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andomly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30 day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fessor Guo Weiqin's experience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changes of SF-36 scale integra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1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ronbach'a coefficients of the eight dimensional integral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greater than 0.70, with good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8 dimen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ould be improved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 of TCM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78.3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3.33%, P 0.0070.01).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t shows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Conclus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区医院心脏中心;
【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X24)~~
【分类号】:R54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伏新顺;复律汤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房颤9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杰 ,周铭心 ,侯月梅;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5年04期

2 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张澍;江洪;杨新春;吴书林;马坚;刘少稳;李莉;曹克将;王方正;陈新;;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年03期

3 覃丽梅;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4 姚凤祯;万冬梅;;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畅;温阳益心安神法防治心房颤动的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姚凤祯;针刺家兔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及钠—钾-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志新;心安宁滴鼻剂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迟伟峰;心律泰Ⅱ号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3 付莉;心房颤动的研究现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李杰;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脏场电位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5 王文昶;定心胶囊对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L-型钙通道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丽萍;永久性房颤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李志明;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李星河;冠心病房颤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阎峻;定心胶囊对房颤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菅书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临床报告总结[J];中外医疗;2011年22期

2 刘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64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6期

3 赖忆;赖微;;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年19期

4 杨留生;于年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07期

5 柯静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3期

6 李美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7 刘中文;潘晓燕;孔炳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2011年05期

8 高娜;;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1期

9 孙娟;王恩龙;;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4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10 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2例[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晴燕;;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和感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3 彭惠平;徐进康;吴坚芳;陆喜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阎领全;李新荣;;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华宁;;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便秘4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增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7 刘莉;路小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并安定中毒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联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体会[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9 萧摩;刘晓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思考——浅析烧伤发病机理及应对处置[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秦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脱发研究进展[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如庆 魏兴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中西医结合治疗[N];健康报;2011年

2 苓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N];民族医药报;2003年

3 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注意什么[N];人民日报;2004年

4 龙华医院 吴银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胥晓琦;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特色[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朱春光;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牛振洲;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士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儕淇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及六味地黄丸对Th1/Th2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葛建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6 凌扬;刘沈林教授诊治胃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邹富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沈晔华;中西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顾建钦;老年期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施治及康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3 刘寨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曹威巍;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田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郝艳会;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SARS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幸运;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张宇;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李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宋Pr茂;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92例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4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354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