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9-01-12 19:2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方案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14/2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20/2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2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患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renal anemia in early stage of uremia.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anemia of urem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20 cases each.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schem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chem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11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3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and 6 patients were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00% (14 / 2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0% (20 / 2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5.00% (3 / 20) in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15.00% (3 / 20) in the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renal anemia patients with uremia by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as certain safet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分类号】:R692.5;R5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祥;宋晔;;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33期

2 董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6期

3 官靖;金珊;;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05期

4 黄青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0期

5 黄青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22期

6 黄光明,叶任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1997年04期

7 朱晓岚,徐群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2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07期

8 龙艳君;刘加林;贺显富;何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附117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8年08期

9 曲爱君;黄克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90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01期

10 王新月,王新华,成秉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4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怡;;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红细胞保护机理研究[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2 龙艳君;黄霞;刘加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A];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黄光英;;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生培训班会议资料[C];2017年

4 王文健;;精准医学时代的中西医结合[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摘要[C];2016年

5 王亚斌;;癌症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A];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陈香美;;中西医结合思考:机遇与挑战[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7 田洪赋;;中西医结合营养在健康管理中的实践与展望[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2016年

8 张星;许筠;苏建平;翟晓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利远;贺毅敏;;中西医结合治疗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玺;冯乃林;刘燕;;在“专”字上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与优势[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林国 薛松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要找准发力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2 记者 胡彬;以疗效检验中西医结合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记者 王宁;中西医结合要既“守”又“变”[N];健康报;2017年

4 记者 陈计智;把握“守”和“变” 发展中西医结合[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5 首席记者 刘志勇;中西医结合60年 书写前景和希望[N];健康报;2018年

6 记者 黄蓓;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新方案建立[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林晓斐 刘u&;孟氏架:中西医结合成果应推广[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宋丽萍 查冠琳;前列腺疾病不可怕! 中西医结合疗效好[N];广东科技报;2017年

9 记者 王萌;抗癌,,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

10 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心肾科 宋海军;中西医结合正确诊治头晕[N];长治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科威;中西医结合的中医策略与诊疗决策软件的设计思想[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2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谭凯s

本文编号:2408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408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