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Seventy-four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toxification combined with hormones, and 7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only with hormone. The stable tim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SLE and 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 were observe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 score and complement C3. Results after 5 years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ymptoms (arthritis, serositis, fev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5-year stable period (da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05.41 卤14.3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90.22 卤15.43); SLEDAI integral) (8.28 卤4.12),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2.79 卤5.43). 24 hours urine protein (g / 24) group (0.18 卤0.01)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0.31 卤0.06), complement C3 (0.98 卤0.35)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0.73 卤0.34).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15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reduce organ damage and prolong the duration of stable period of SLE.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分类号】:R593.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志斌;王永炎;;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刘维;;毒痹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历节病45例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6期
2 刘路明,彭江云;蒸骨疗法治疗腰痹4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3 黄颖,高松,黄守正;自拟祛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免疫指标变化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4 黄丽萍;朱氏经验方化裁治疗湿热夹瘀痹阻型痛风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2期
5 梁文珍,陆耘;化ve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6 潘天慧,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刘春丽;中药基本方辨证运用对崩漏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7 王颖,杨骏;针刺风池、风府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8 陈玉英,张唐颂,陈马养;活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5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9 高学清,刘超;自制三叶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型120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10 何明,张小梅,苑惠清,史立卿,钟湘,郝素英,刘薇;银杏叶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血气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方家;刘丽华;刘中勇;;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 李林;方家;梁小滨;刘中勇;;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3 张秋;陈建建;吴吉锋;;防感扶正合剂治疗COPD患者稳定期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贵林;孙田子;;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干预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卓燕;张勉;韦子章;冯纬纭;方燕飞;;“治未病”与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照日格图;王洪波;陈慕芝;;雪莲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蔼平;陈爱林;张俊莉;王素芝;白琳;徐鹏刚;刘英纯;任宝娣;王颖;董军胜;樊亚红;赵君;;化瘀消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衣蕾;吉海旺;;祛风止痛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20例[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高洁;欧阳八四;张音;李俊;杨海洲;吉玲玲;吴元建;王卫;;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薇;周仲瑜;;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秦伟夫;益气复原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及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建英;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荣;补肾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宁;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郝平生;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范宏元;循膀胱经背俞穴弹拨法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逯金金;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波;强筋壮骨通痹汤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姚璐莎;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申聪;回神醒脑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瘀阻清窍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郑远方;化痰祛瘀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黄琪;咳嗽病“肺胃相关”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谭芳;脂康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强;益气养阴通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戴映;丹参注射液联合吉粒芬诱导中风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蔡恩承;复方胆宁片配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黄益桃;医用臭氧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维,王慧,杨晓砚,左芳,陈伏宇,王熠,张磊,刘滨,周艳丽,郑红霞;清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访[J];天津中医药;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珍钿,洪哲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6年05期
2 卢晓文,张义生,王劲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70例报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惠乃玲;于有山;康尔竹;张志贵;李振彬;;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2年02期
4 王映坤;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年05期
5 马兆润;;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1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年12期
6 朱小平;洪流;;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7 段书云,李国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73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04期
8 向诗非;;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13期
9 张彦妹,高维,辛素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3期
10 何英;;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电图改变及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路颖;齐欣;王妍;;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02例临床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孟渊;;邓兆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3 何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电图异常疗效分析[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蔼平;白琳;任宝娣;张俊莉;;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6例疗效观察[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5 王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6 林志翔;杨德建;郑良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蔼平;白琳;任宝娣;;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6例疗效观察[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8 王建明;阎小萍;王昊;陶庆文;;由病例分析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9 李惠玲;杨德才;张韬;;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10 刘维;;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冯 瑶;江苏省中医院成立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吕志信;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N];健康报;2005年
4 李爱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通讯员 冯广清;江苏医生更爱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黄金搭档[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邢台市兽医院 邢兰君(研究员);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喘气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8 张建国;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王金定 刘占国 史长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博;血必净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陈焕;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学标记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杨士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王斌;白细胞介素-10基因5'端侧翼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金培志;滋阴狼疮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疗效评价及对GC、GRmRNA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冯金保;中国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系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周双印;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9 李荣良;系统性红斑狼疮OAZ基因通路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林纤;iTRAQ多重标记技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兰;凉血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刘丹;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度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杜长明;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的研究进展及导师治疗LN的经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温蝶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腊月;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H因子水平及其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慧;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8 朱立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石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散性肺泡出血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朱青青;3种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41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