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年
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张东淑
【摘要】: 缺血性中风作为卒中的主要类型,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危害极大、亟待攻克的一种疾病。因此,研究和防治缺血性中风,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有一定优势,其中穴位敷贴疗法以特定的药物刺激特定的穴位而发挥双重治疗作用。但一直未有系统的临床疗效和实验机理的研究。本课题旨在客观评估穴位贴敷疗法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实验方法及机制。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VEGF、SOD、MDA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的影响、治疗评价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二、中医对卒中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应理解为病位在脑,反应于脏腑经络,表现中脏腑或中经络证候群的一类脑病。针对其病机病位,治疗要以益气活血、调整阴阳为大法,从脑论治。本文从辨证分型、针灸综合疗法及其作用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 三、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前景广阔,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本文重点对穴位敷贴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及疗效机理分析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阳性药对照组、针刺组、正常组、模型组5组各16只。“化瘀贴”敷贴大椎、气海、命门穴,TTC染色计算梗死灶体积,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梗死灶体积与电凝的大脑中动脉分支支配的范围吻合。各治疗组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穴位敷贴组梗死灶周围VEGF阳性细胞数量及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与尼莫地平组、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瘀贴”穴位敷贴能减轻脑水肿,促使局部受损的细胞合成VEGF,加速新血管的形成,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大量实验研究也证实针刺能够改善脑血流量。“化瘀贴”穴位敷贴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尼莫地平及针刺相似。随着进一步研究的深入,穴位敷贴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途径。 第三部分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11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针刺加“化瘀贴”敷贴组35例、针刺加“安慰剂”敷贴组42例。1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针刺配合“化瘀贴”组有效率91.43%、痊显率60%,与针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配合“安慰剂”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使患者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安慰剂“与“化瘀贴”敷贴穴位虽相同,却并未对穴位产生有效刺激。这表明本研究“化瘀贴”是通过药物的吸收、代谢对穴位产生刺激而发挥穴位—经络效应及药物的药理作用。本研究同时也证实了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可使SOD活性明显回升、MDA含量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说明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的机理与抗自由基损伤相关,但可能尚有其它有效作用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24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峻安;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春,冯立群,张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北京医学;2005年10期
2 李铁林,刘亚杰,刘振华;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3 逄紫千,刘明军,魏云刚,李瑞之;电针气海穴对实验小鼠增力作用的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杨晓慧;张红石;;针灸气海穴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作用的影响[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熊建群;殷建瑞;邱少东;李应华;徐恩;谢海峰;谌谨环;;葛根素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6 丁媛媛,谢艳华,缪珊,廖博,王四旺;肉桂油治疗小鼠CVB_(3m)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7 何晓静;肇丽梅;刘玉兰;;冰片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陈春莲;NO,SOD,MD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谢感共,蒙珊,赵彩娇,卢献群,陆美芬;命门灸对“阳虚”小鼠体重及内脏器官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2年01期
10 王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8例[J];航空航天医药;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雒晓东;自制头痛灵胶囊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6期
2 黄绪敏;中西医结合目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4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3 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4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核桃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5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6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自拟偏瘫方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7 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8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9 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旸,徐国存,杨兴涛;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10 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神明贴敷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4 吕红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徐秀梅;肖朝阳;;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8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东林;张丽萍;;中医外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8例体会[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邹来勇;刘海涛;;中医特色针推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36例[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付晶晶;;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萍;壮药滇桂艾纳香止血效应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缪文丽;电项针治疗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文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田嵘榛;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再生神经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岩;开窍药对血脑屏障与脑细胞功能及其机制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嫚;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最佳时间窗及其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程发峰;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兴奋性毒性级联损伤的调控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及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淑景;正常人群和失语症患者听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金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对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季兴;PSD-95/nNOS解偶联新药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孙昊;AL0X5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脑卒中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爱玲;Hcy代谢酶MTRR基因及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7 曹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8 张琳玲;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何治中;礞石镇风丸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泳潼;夏玉叶;闵旸;;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0年01期
2 宋海云;方伟;周立志;穆敬平;;阴阳对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0年05期
3 余芳;张唐法;;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5期
4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年01期
5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李志新;;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7 赵建玲;张波;黄建华;陈日新;;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6期
8 卢岩;王世军;;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5期
9 蓝文锐;陈胡林;降祥勇;张东淑;;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1期
10 王淑丽;赵妍;;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概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战军林;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睿,李源,黄熙;川芎嗪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陈聪聪,杨午鸣;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张庆莲,张荷莲,孙玥;葛根素注射液的眼科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逄紫千,刘明军,魏云刚,李瑞之;电针气海穴对实验小鼠增力作用的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周琳,刘晓英,叶海翠,谷文萍,杨期东;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与TCD及MRI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8期
6 张春梅,吴蓉;葛根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S1期
7 扈友庄,杨彬,刘东彪;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8期
8 熊建群;殷建瑞;邱少东;李应华;徐恩;谢海峰;谌谨环;;葛根素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9 程发良;钟广涛;;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J];化学教育;1992年01期
10 王谨敏,严桂珍,李卿;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凡,孟智宏;针刺对脑梗塞模型鼠心肌组织SOD、MDA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1年01期
2 高洪泉,朱梅,李明秋,李亚东;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对心SOD、MDA及NO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高洪泉,王英,韩玉生;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对脑SOD、MDA以及NO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11期
4 杨牧祥,于文涛,徐华洲,王少贤;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 MDA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5年08期
5 刘强,赵永烈,邵晶;针刺对脑损伤大鼠自由基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沈卫东,孔敏,张瑞雪;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周虹,王玲,郝晓敏,高云瑞,李文汉;小檗胺及喜得镇对实验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年02期
8 杨瑞琪,苏云明,刘霞,王莉,张月秋;蝙蝠葛酚性碱对实验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一)[J];中医药信息;2002年05期
9 周迎春;脑脉通口服液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10 张奕,付强,崔乃杰;β-七叶皂甙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保护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冷静;沈彤;朱启星;;三氯乙烯致敏豚鼠肝脏MDA含量和SOD活力的测定[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黄俊杰;赵善民;黄彦峰;农文田;邓彩霞;颜小芳;吴贤俊;陈永兰;;川芎对慢性衰老小鼠大脑皮层SOD和MDA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3 黄宏兴;;中药骨康方对去势大鼠血清中SOD和MDA调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蕾;刘志国;邹德威;化楠;李建忠;徐冰心;张坚;常李荣;;新型推进剂硝酸羟胺对大鼠血清血清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5 张昱;王允亮;;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皮质SOD和MDA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红旭;李爱勇;;参元丹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MDA、SOD水平的影响[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茜;杨九光;龙村;;高氧管理对深低温停循环兔脑SOD、MDA、糖原及乳酸等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张昱;王允亮;;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皮质SOD和MDA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大林;金保方;张新东;高永金;薛宇阳;叶佳;夏国守;徐福松;;益心康泰胶囊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和精浆MDA、SOD的影响[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大林;金保方;张新东;高永金;薛宇阳;叶佳;夏国守;徐福松;;益心康泰胶囊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和精浆MDA、SOD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谢涛 鲍冬生;[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特约记者 朱丽丽;[N];健康时报;2003年
6 江山 张彬;[N];人民日报;2005年
7 王德江;刘藏;王贵怀;曹勇;王新生;肖新如;[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壮壮;[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9 冯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耕耘;[N];中国老年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淑;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张爱梅;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保护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国鹏;两种核素报告基因系统用于监测治疗基因VEGF165表达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费嘉;VEGF mRNA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5 赵薇;细胞因子GM-CSF、VEGF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董宏伟;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VEGF和p53表达的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彭湃;VEGF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叶琇锦;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及相关机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9 张聚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异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表达产物体内诱导自身抗体产生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申宝忠;GFP基因标记的移植瘤活体分子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开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MDA、SOD、ox-LDL水平及依达拉奉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百玮;海洛因成瘾大鼠脑NO、MDA、SOD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宋联进;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Hcy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柴慧娟;睡眠剥夺对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5 魏建华;耳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6 梁瑞峰;甲醛引起小鼠体内免疫毒性和氧化损伤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程佳;三种中药口服液对低温导致的肉鸡腹水综合征预防效果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8 崔彦;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9 尕丽娜;红玉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金永哲;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大鼠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4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