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Abstract]:Through a brief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index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Western medicine, the name of TCM disease, etiology mechanism, TCM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 has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分类号】:R58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年慧,夏元,陈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变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杨霓芝,李芳,徐大基,王立新;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01期
3 杨钢,杨桂,陈薇,胡汉宁;U-mA1b/U-Cr比值对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年02期
4 丁致民,吴建新,李媛媛,欧阳,祝恕德,吴梦青,陆悦,邓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05期
5 陆菊明,潘长玉;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标准[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2年03期
6 林兰,倪青,高齐健,张润云,胡东鹏,刘喜明,苏诚炼,陈思兰,魏军平,李鸣镝;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1期
7 邹效漫,郭清华,陆菊明,尹岭,盛春燕,母义明,潘长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4期
8 郭清华,陆菊明,秦海红,盛春燕,尹士男,潘长玉;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耿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肾病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6期
2 颜勤明,潘绍标;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9期
3 陈奉晖;黄萃;徐玉萍;李彬;朱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3期
4 宋默薇,赵进军;糖代谢异常与糖尿病心肌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02期
5 李普庆,姜国芳,张昭藩,葛音,马连霞;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及尿毒症的关系[J];中国血液净化;2003年01期
6 邹效漫,郭清华,陆菊明,尹岭,盛春燕,母义明,潘长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4期
7 范海荣,何青,孙福成;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近况[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8 卜瑞芳,邓振霞,沈泓,许岚,吴懿玲,蒋艳敏,华嘉临,张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年05期
9 陆菊明,郭清华,潘长玉,母义明,邹效漫,尹岭,盛春燕;同型半胱氨酸对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8期
10 岳红;柳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海飞;杨影西;吴海波;曹晓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2 吴以岭;魏聪;贾振华;朱昭明;;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A];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以岭;魏聪;贾振华;朱昭明;;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理论探讨及相关实验研究[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彦彬;;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闫镛;郑晓东;;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魏聪;吴以岭;贾振华;朱昭明;;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理论探讨及相关实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高云霞;张宁;;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博宇;柳红芳;;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论治概况[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志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伟军;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解酶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田雪飞;滋阴益气活血法及其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之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3 顾江萍;糖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白细胞介素-13和内皮素-1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赵玲;糖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卢富华;糖毒清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及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曲晓璐;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淤证)病证实质探讨及降糖益肾方治疗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7 许人仁;糖肾康改善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赵贤俊;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赵永山;芪蛭肾消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血AGEs、Hcy、TXB_2、6-keto-PGF_(1α)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朱国茹;健脾益肾活血中药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概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刘云;不同糖代谢异常大鼠心肌微结构改变及TNF-α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3 范岩峰;叶酸、维生素B_(12)和同型半胱氨酸对2型糖尿病雄性大鼠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4 余婷婷;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成玉斌;肾虚型DN及小四五汤疗效与RAS基因相关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6 郑开梅;化湿方对糖尿病大鼠肾损害及脂质过氧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7 褚芹;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邱卫海;速降糖对早期STZ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9 郭向东;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5例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10 刘琼;糖肾化瘀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非酶糖基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刚,林丽香,庄维特,姚瑾,梁继兴,黄惠彬;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胡汉宁,陈薇,吴业勤,杨桂,常江;二辛可啉法测定脑脊液蛋白的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3 潘长玉,陆菊明,田慧,姚晨,蒋赐恩,邓新心,刘艳芳,何守志,尹玲,孔祥涛,陆小平,王淑玉,朱燕,高玉琴,韩松,崔岚;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调查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年04期
4 郭清华,陆菊明,秦海红,盛春燕,尹士男,潘长玉;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培根;关于新作出诊断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处理意见[J];北京医学;1980年01期
2 陈望秋;念珠菌尿的发生率及其意义[J];北京医学;1980年01期
3 陈荔子,王丽华,康秀玲,王延世,童融;大小瞳检影屈光度符合状况调查[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4 熊治权;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0年04期
5 韩铁生,刘绍清;高渗高血糖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0年04期
6 赵向东,张燕生,孙赛,刘畅;肺动静脉瘘误诊肺结核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0年05期
7 于泽民;病毒性肝炎淤疸型诊断体会(附18例分析)[J];北京医学;1980年05期
8 张金哲;双腔管分段探查消化道大出血[J];北京医学;1980年06期
9 吴铁镛;结肠少见病和综合征的临床与诊断[J];北京医学;1980年06期
10 王宗战;膀胱肿瘤的类风湿因子[J];山东医药;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伟;苗振川;李晓明;李林江;刘树森;;糖尿病机体的氧化应激的反应机理:肝线粒体氧自由基参与糖尿病大鼠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郎江明;曹海伟;黄彪;陈发胜;谭峰;吴军;;抵克立得与血栓通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比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吕仁和;高彦彬;王越;冯兴中;赵进喜;林得玉;胡继玲;;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吕仁和;高彦彬;王越;冯兴中;赵进喜;林得玉;胡继玲;;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5 徐蓉娟;唐红;王寿生;钟家宝;朱良争;胡健炜;;通瘀Ⅱ号片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赵进喜;孙军;李伯光;贾旭;严京;吕仁和;魏民;;糖尿病肾病病理学模型及中药止消通脉宁作用机制研究[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阮诗玮;孙光;林哲章;;90例糖尿病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戚海龙;郭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林得玉;;消渴病肾病分期辨治临床研究[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石曾淑;张颖;;黄元御“清苓汤”加味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体会[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瑞金医院 徐新民教授;糖尿病肾病治疗及预防[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李新民 通讯员 陈琳 陈家振;卡托普利不能预防Ⅱ型糖尿病肾病[N];健康报;2000年
3 记者 刘道安;中药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进程[N];健康报;2000年
4 钟文;降糖长寿组方——给糖尿病人带来希望[N];人民公安报;2000年
5 记者 赵永新;北京朝阳医院肾移植超千例[N];人民日报;2000年
6 叶休;慢性肾衰 预防为主[N];中国石油报;2000年
7 ;专家和您谈糖尿病的治疗[N];中国石油报;2000年
8 李新民 陈家振;ACEI不能预防Ⅱ型糖尿病肾病[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小严;1型糖尿病少女易发生进食障碍[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10 胡群力;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美铃;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朴春丽;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发病机制的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于冬青;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4 朱峰;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受体免疫耐受诊断和预测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卞镝;糖克煎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6 李英;糖尿病大鼠肾皮质GLUT1表达、ERK活性变化及AngⅡ受体拮抗剂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廖琳;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糖尿病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8 唐宽晓;肥胖T2DM脂肪组织PAI-1基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9 周春文;膀胱癌树突状细胞疫苗交叉免疫性研究及联合瘤标诊断膀胱癌的价值[D];山东大学;2004年
10 杨明;DD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兴春;活性污泥系统运行异常的快速诊断与功能修复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罗建波;基于DGA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胡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D];浙江大学;2005年
4 上官宗校;原发性肺非霍杰金淋巴瘤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5 俞建波;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杨懋颖;三房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D];浙江大学;2005年
7 霍丽娟;ACEI与ARB联合使用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刘丽梅;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刘亚红;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10 曹利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2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47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