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引起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布时间:2019-05-12 09:32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加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62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1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中药丹黄降氮汤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西医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0天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应建议临床推广使用该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renal function damage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from July 2007 to March 2011, 62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31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anhuang Jiangnitroge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placebo.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0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the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t the end of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nal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but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early renal function damage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alone. It should be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
【作者单位】: 武汉市武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52;R5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鲁家才;库宝庆;莫扬;;四项生化指标在肾功能损伤中的意义和临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2 杨艳;迪丽努尔;;利福平致急性肾功不全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郑秀春;李金辉;;口服利福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小板减少1例[J];医药产业资讯;2006年14期

4 方美丽;贾国昌;;早期肾功能损伤检验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丽;常波;;辽东木忽木对过度训练大鼠肾功能损伤预防作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李懿;岑贞娇;;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28期

3 吴建红;朱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盖鲁粤;盖兢泾;;Ronco心肾综合征分型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意义[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年03期

5 杨杰;;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莹;基于逼尿肌胶原蛋白及神经受体探讨缩泉丸作用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刚亚栋;氟致大鼠肾脏毒性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兰,王铭超,李青果;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5期

2 俸家富,罗军,李少林;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替代标记物[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3期

3 韩向中,赵丽霞,刘桂云;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六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4 聂红霞,唐文霞,郑功泉;利福平所致急性肾衰竭4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年03期

5 王彩丽,刘丽萍,刘永玲;利福平相关的急性肾衰竭临证报道[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10期

6 焦莉莉,徐国宾,朱立华,夏铁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肌酐在评价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比较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6期

7 张南生,陈瑞杰,张秀华;利福平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年05期

8 李清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指标——胱蛋白酶抑制剂C[J];检验医学;2004年01期

9 王清平;顾建文;黄健伟;;胱抑素C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10 李晓玫,王玉,赵明辉,朱玉珍,刘玉春,王海燕;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机制初探[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仲山,张丹山;中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22例小结[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蔺世英,刘玉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及研究现状[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李光明;略谈中西医治疗肿瘤[J];光明中医;2004年03期

4 叶莉,张建国,刘育葵;中西医治疗婴幼儿腹泻[J];西北药学杂志;1997年S1期

5 孙夫平,孙夫英;失眠的中西医治疗及护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年S3期

6 陈根妹;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J];现代康复;1999年06期

7 常云龙;;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162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8 陈艳红;潘树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河北医学;2010年02期

9 黄安如,高分飞;中西医治疗伤寒37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年02期

10 谭琼华;“白塞氏”症的中西医治疗[J];健康必读;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继亮;王会朋;关旭鸥;孙晓静;梁勇;刘海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治疗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欧江琴;刘良丽;谌洪俊;刘亿淑;;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A];二○○八年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学术大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睡眠呼吸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姜培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湿疹[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焦雨;;中西医治疗少精子症的比较[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蓓;黄火文;;肝转移癌的中西医治疗[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明广辉;吕旭光;;中西医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观察[A];大肠肛门病论文汇编[C];2001年

7 杨善溪;;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13例体会[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8 刘云海;李冀军;;IgA肾病的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

9 张玉侠;周希静;;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张东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定科;中西医治疗癫痫有优势[N];健康报;2002年

2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 梁晓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姜水印 博士;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4 芙蓉;中西医治疗子宫发育不良[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杨胜;中西医治疗痤疮(外一篇)[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任壮;魏经汉教授谈心律失常的中西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关于哮喘的中西医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宋丹阳;冻疮的中西医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9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朱杰;哮喘的中西医治疗比较[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郑东海;晚期肿瘤患者该如何选择中西医治疗?[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观南(Chee Yong Sung);肝癌的中西医治疗法及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时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消退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探讨及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杨彬;张兰教授中西医结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曲丹;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现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窦海中;红皮病型银屑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导师经验总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胡欣;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6 赵云清;杨积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袁亚敏;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叶永青;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张小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曹雪;远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撷萃[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75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475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