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序贯检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quential detection model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combined u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jection. Methods: different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pH, insoluble particles and liquid phase spectra of furosem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furosemide injection for model drug injection, and the possible binding sit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ug. Results: the range of pH value was narrow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bination. The insoluble particles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aseptic powder insoluble particles for injection, and the liquid phase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ion content changed. Conclusion: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Yiqi Fumai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furosemide injection and deacetylhairy anthocyanin injection. The sequential detec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drug combination by different methods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injection combin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safe u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jec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中药剂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
【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9502-0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8BAI55B04)
【分类号】:R2-0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国萍;;清开灵注射液与4种抗生素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9期
2 肖晓娟;刘海燕;;清开灵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实验[J];云南医药;2008年03期
3 潘玲;;6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测定[J];中国药房;2008年06期
4 白宇明;魏国义;郝近大;;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10年23期
5 钟洪兰;郭粤霞;李卫;黄华英;;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0年26期
6 陆进;李淑芳;马秉智;陈永晨;;头孢替安与3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1期
7 张彬;周学兴;吴建国;侯新莲;袁海英;;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12期
8 熊秋菊;朱雪松;郑芳;;丹红注射液与5种溶媒配伍分析[J];中国药师;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卫;张亮;张唐颂;陈毓强;;天丁颗粒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8期
2 孟楣;吴溪;王晓玉;刘健;都嘟;葛早;;新风胶囊质量评价指标方法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3 李洁玉;沈力;周浓;段宝忠;郭建生;;回流提取川楝子中川楝素工艺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杨月娥;胡文帅;庞婕;王永祥;;道地产区大黄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5 刘勇;熊红红;胡生福;;江西野生吴茱萸与石虎的花粉形态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6 周萍;王成军;邓励;;黄芪药渣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何瑞;童家峗;张晓丽;詹若挺;陈蔚文;;穿心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杨帆;陆娟;刘春明;王强;时东方;;山豆根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9 汪福源;唐宁;贲爱玲;;白术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饶君凤;王根法;吕伟德;;浙江省西红花“二段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焱;;HPLC-ELSD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张鹏艳;杨欣;;硫氰钴胺比色法检测流感裂解疫苗中Triton N-101残留量[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杨欣;刘杰;范凤鸣;刘辉;张鹏艳;毛川成;李玉华;;应用中空纤维柱和凝胶层析纯化鸡胚流感病毒[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毛群颖;郭增兵;郝春生;于丹;李秀玲;梁争论;;EV71疫苗中和试验检测标准病毒候选株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徐颖;黄勤挽;冉东;吴纯洁;;关于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莎;刘红玉;李飞;;历版药典及地方规范中炮附片的相关内容比较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卜海博;王丹;李瑞龙;王瑾;李向日;;生晒参中多糖和人参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石典花;孙立立;;盐吴茱萸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晓嘉;李向日;;杜仲生品和盐炙品质量控制探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文凯;贾静;张正;龚千锋;钟凌云;张金莲;易炳学;;中药薄荷品种、采收加工和包装贮藏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旭东;玻视康冲剂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余文景;地黄多糖、车前子多糖、淫羊藿多糖及菟丝子多糖对成体大鼠肝脏干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刘娟;广西特产草药L008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4 高乃群;锁阳中原花青素的提取、鉴别及抗氧化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张长帅;药典方剂生肌散的抗疮疡作用及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志港;巴山重楼正丁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朱翔;护肝片工艺变更与质量参数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韩小花;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兴丰;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姜黄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杨鹏;荷叶质量控制及体外抗氧化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鑫;雷莉;;输液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J];兵团医学;2006年01期
2 吴鹏修,梁建成,苏云淑;五种头孢菌素与清开灵注射液在0.9%NS中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华夏医学;1998年03期
3 徐凤荣;;静滴丹红注射液致喉头水肿1例[J];山东医药;2008年04期
4 贺海亮;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致皮肤瘙痒6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2001年Z1期
5 吴晓丽;环丙沙星注射液与中药针剂药物反应观察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11期
6 杜秀芳;刘伟娜;吴海燕;张梅兰;刘敏;李英;;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丹红注射液与10%氯化钾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6期
7 李海生;白海娇;;高效液相色谱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与解决方法[J];天津药学;2006年02期
8 石晓琳;张珩;;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J];西北药学杂志;2007年05期
9 曾聪彦;梅全喜;;灯盏细辛注射液致43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今日药学;2009年02期
10 史亦丽,李美英,朱倩,李坤艳;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药物热的原因探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平;汪怀山;;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与挑战[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年02期
2 程芳;刘兆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与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8期
3 储秋萍;冯琳;戴惠珍;陶琳;;2007~2009年南京地区23家医院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药师;2011年05期
4 肖冬妮;;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8年11期
5 衣冉;屈建;王凤山;;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体系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6 范明杰;;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与评价[J];齐鲁药事;2007年10期
7 叶正良;周大铮;岳洪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思考[J];毒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8 彭国平,饶力群,蒋科胜,唐晓春;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2期
9 屈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再评价[J];中国执业药师;2009年05期
10 谢素治;王政;苏丽萍;;中西药注射剂说明书的比较分析[J];海峡药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平;史艳秋;盛卸晃;程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及其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叶正良;周大铮;岳洪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思考[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晶;乔红群;郭敏;;中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关注点[A];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宁可永;;中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刘兆平;李中港;汪怀山;秦慧迪;;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与评价方法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闫琰;鄢丹;张萍;张少锋;任永申;冯雪;肖小河;;基于生物检测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方法的研究(Ⅰ)——安全相关物质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梁爱华;李春英;郝然;曹春雨;易艳;刘婷;杨桦;易红;郭静;;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方法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王宏;刘兆平;;乆窝淋巴结实验在中药注射剂致敏原筛选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曾聪彦;梅全喜;;11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调查与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孟菲;;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调查分析[A];第四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药注射剂如何安全走向明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陈磊;中药注射剂亟待进行再评价[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东风;推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陈静;国家局将继续开展中药注射剂再评价[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吴嘉瑞;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驻京记者 李瑶;中药注射剂救赎[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铮;中药注射剂临床前安全评价方法有待改进[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张东风;中药注射剂:不能迷失发展方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姚学文邋通讯员 夏三牛;中药注射剂生产专项检查展开[N];湖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徐亚静;中药注射剂为何屡陷“安全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云松;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t,
本文编号:2502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50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