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作者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分类号】:R57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德锋;周晓虹;徐陆周;;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刘新光;;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年02期
3 张文静;;成人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新指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年02期
4 黄宣;吕宾;;肠易激综合征诊治进展和面临的挑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21期
5 聚卡波非钙协作组;袁耀宗;;聚卡波非钙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10期
6 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越;;速释型药物分散片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2 周永安;刘路芬;芮成俊;汤红志;;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3 石泽武;;自拟金鸡胆石汤治疗胆石症8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4 王利芳;朱曙东;;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证治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刘小琼;陈红梅;马春玲;黄穗平;;温阳健脾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50例[J];北方药学;2012年06期
6 朱君华;益胃冲剂抗胃粘膜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李慧;陈宝田;刘莉;刘强;;HPLC法测定抱龙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张芸;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J];北京中医;2003年01期
9 华燕;马红;闫伟;;建胃灭幽浓缩剂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6年08期
10 李天祥;张丽娟;刘虹;潘桂湘;高秀梅;张伯礼;;香加皮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焦克德;;中药内服结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胆石症30例[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史楠楠;连智华;林敏;;高血压中医证候分类及中成药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3 努热曼·乃扎尔;郭庆勇;丁乃润;杨德吉;;犬胸部食道硫酸钡造影影像及食道肿瘤的X线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会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素中;;分散片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危北海;陈治水;;论“胃肠复元”理论及参苓白术颗粒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万岫;;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辨证和诊断探讨[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基伟;胡春阳;张小元;李淑霞;史树勋;;止血散加生肌玉红膏治疗直肠溃疡21例临床观察[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峻生;加味桔梗汤对慢传输便秘小鼠模型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马立新;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及方法学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李晶;冯五金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继承及运用“六位一体”理念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邵文彬;必达胃舒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主要药效学及毒理学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何宇新;头痛宁经皮给药系统的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陆英杰;糖尿病大鼠胃黏膜免疫异常与胃动力障碍关系及中药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颖芳;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图谱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李茹柳;白术黄芪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杨路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HO-1在食管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娟;肠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高煜森;“振腹疗法”调治女大学生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刘晓红;参芪四逆散治疗慢性脾虚型胆囊炎的疗效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左安龙;泄泻病治法理论与统计分析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正;推拿治疗伤食型非感染性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严建良;肠炎宁分散片的研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力阳;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文辉;降胃气法(健胃消胀片)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黎英贤;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丁淑婷;许氏胃咽合剂治疗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学敏;黄小民;;肠易激综合征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与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6期
2 林群莲,黄复盛;宣肺调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J];福建中医药;2002年04期
3 李书文;;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6年03期
4 何泽多;谭武;;推拿结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J];河北中医;2009年06期
5 舒士敏;顾洁;;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河北中医;2009年07期
6 赵留记,李森林,宋松炎,徐道钦,秦永帅;中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33例对比观察[J];河南中医;2000年01期
7 王庆成;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J];河南中医;2004年04期
8 崔维强;;“解郁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年12期
9 彭林;辨证分型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8例[J];江西中医药;2005年06期
10 赵爱莲;;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72例[J];江西中医药;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2 周仁义;马明;;中药配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J];河南中医;2008年08期
3 冯群法;吴积海;闫杰;;艾必思贴剂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J];河南中医;2008年02期
4 肖芳;冯五金;;肠通灵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81例[J];中医杂志;2003年08期
5 代文洁,张慧,王晨,马晓岚;钙拮抗剂治疗腹泻型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王琦;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Atkinson W.;Lockhart S.;Whorwell P.J.;L.A. Houghton;李宏宇;;以便秘和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与5-羟色胺信号改变[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Z1期
8 吕宏伟,俞小玲;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NPY、SP的变化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9 合一;;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J];药物与人;2001年03期
10 李发旺;屈红梅;;肠易激综合征135例临床治疗分析[J];甘肃医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枢;;肠易激综合征[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传华;迟莉丽;;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坡;;中药纵横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钦丹萍;;肠易激综合症与抑郁[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继续教育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静;;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小琴;;情志相关性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宋光瑞;;贯叶金丝桃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8 宋光瑞;;贯叶金丝桃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9 康年松;钦丹萍;;精神心理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中医情志理论对其认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佳愉;袁耀宗;;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丽佳 钱永峰;打造中西医结合品牌[N];健康报;2006年
2 陈德华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防控甲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孙 怡;关于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王君平 巨锋;中西医结合还是“两张皮”[N];人民日报;2011年
5 赵 雯;中西医结合引发临床治疗新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蒋锐;理论加实践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潘红梅;中西医结合如何提高疗效[N];南京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赵超;加盟医保新农合,中西医结合有用武之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廖志林;中西医结合降伏急性胰腺炎[N];健康报;2005年
10 赵寿康;《西医往前看,中医往后看,中西医结合往哪看》之看法[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康;肠易激综合征CGC致病和AWA治疗的二步效应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魏建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锡强;易激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程宏辉;疏肝健脾法对IBS内脏高敏感性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龙艳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免疫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耿诚;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杨崇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桂先勇;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结肠运动变化及胃肠激素的可能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9 闫兴丽;蜘蛛香环烯醚萜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陈永萍;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不同证型结肠电、脑肠肽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彬;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各型的精神心理因素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梅;王健教授体针结合眼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浦裕美;P物质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淑洁;浙江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生活质量评价[D];浙江大学;2003年
5 梁炳君;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的研制与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维;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评价[D];延边大学;2010年
7 罗毅;滋水清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陈智豪;中药肝脾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周德平;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庄惠三;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1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55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