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贫血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宏柱,袁岳沙;肾病综合征与转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11期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 ,姚勇,杨霁云 ,陈述枚 ,丁洁;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沛;;小儿紫癜性肾炎治疗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严仍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董扬,潘立志,范靖,鲍家启,叶学良;CT引导自动同步负压小儿肾活检5例报告[J];安徽医学;2005年02期
4 杨春芳;李晓红;张象兵;潘家华;;小儿经皮肾活检病理类型及临床意义分析[J];安徽医药;2010年05期
5 陈运生;王德;孙玲玲;陈月生;赵维玲;马祖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F-Ⅰ和血脂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高金祥;张慧;刁汇玲;刘云启;;雷公藤多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王墨,李秋,唐雪梅,王晓刚,吴道奇;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临床特点[J];重庆医学;2005年02期
8 杨晓,李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病理与预后[J];重庆医学;2005年02期
9 陈佳,李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0例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学;2005年10期
10 王墨;李秋;唐雪梅;王晓刚;吴道奇;;尿微量蛋白在了解早期过敏性紫癜肾炎不同临床及病理类型间质损害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付作昌;朱锦善;;在家庭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初步体会[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付金莲;石岚;关宝柱;包迎春;;蒙医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6例[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郭喜祥;宫静华;付作昌;;在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50例体会[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姬艳朋;;维生素E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观察与护理[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健;;中药肾康灵干预频复发性肾病患儿与NEI网络关系的临床研究[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郑健;魏金花;吴群励;边莉;;益肾活血中药肾康灵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15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姜丕政;包胜梅;朱亚瑾;徐洪波;;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A];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六卷 中西医分卷)[C];2006年
8 傅睿;韩斗星;邹音;刘洪;胡宝金;肖强;;儿童紫癜性肾炎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与肾损伤的关系[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9 戴宇文;傅海东;刘爱民;陈业欢;;黄芪颗粒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作用的研究[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翠平;PAX2在人发育肾和病理肾表达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吴力群;血尿停颗粒对紫癜性肾炎细胞因子及凋亡调控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余自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机制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杨华彬;TNF-α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病理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郭维;抗增殖蛋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关凤军;P-糖蛋白170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耐药的临床病理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瑜;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肾小球足细胞病变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莉;Th17/Treg细胞失衡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徐志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动态血压监测对减轻肾损害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侯林毅;陈昭定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运用总结及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瑞君;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特点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周丽娟;儿童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特点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永红;宋国维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刘伟;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探讨[D];青岛大学;2003年
5 于绣红;儿童频复发性肾病GRα改变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3年
6 唐雪梅;TGF-β_1 VEGF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7 董扬;儿童过敏性紫癜IL-8和ANCA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8 江忠;过敏性紫癜儿童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1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探讨[D];青岛大学;2006年
9 武娜;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刘蓉;益气活血方治疗脾肾气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衣明纪,马爱国;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体格生长及智能行为发育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2 汤有才,刘玉峰,左文丽,贾国存,廖清奎;缺铁大鼠肠道黏膜铁调节蛋白-2和转铁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3 苏宛华,施剑敏,陈敏怡,姚渭清,张敏华,汪萍,李宏;肾病患儿尿8种蛋白成分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申徐良;史文芝;;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临床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侯淑萍;;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6期
3 仲礼;;促红细胞生成素α,可增加急性卒中病人死亡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1期
4 过高峰;徐如堂;扥祥;高浩;侯昆峰;丁延魁;李剑梅;万景莉;;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临床观察[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5 吴英丽;卢宪梅;李文;;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的应用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9期
6 刘荣耀;刘百成;王旺龙;张宏宇;郭建忠;刘晶;;同种肾组织移植改善肾性贫血的基因水平检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1期
7 方红英;吴国伟;徐文君;傅声武;;归脾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8 王晓伟;;补肾益气升血汤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年07期
9 许水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1期
10 向允禧;蒋琼;钟爱民;万笑笑;邹艳;蔡得汉;陈耀辉;陈琦;周萍;杨婷;;大剂量低频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对照研究[J];江西医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宏柱;袁岳沙;张万明;刘丹;匡红艳;;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铁指标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孙承芝;;肾病综合征较低蛋白饮食治疗初探[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程志新;侯玉芬;;肾病综合征合并动静脉血栓形成1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范兴忠;王凤娟;李宏;赵建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蒋春波;;孙伟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激素撤减经验介绍[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贾生财;贾国林;;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7 李力;罗卫东;;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15例(摘要)[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洪雯;吴雄飞;刘宏;余荣杰;干磊;王军霞;;高度水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特点探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杨旭军;;血浆制品对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影响[A];玉溪市第八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孙琳琳;梅长林;赵学智;徐成刚;贾洁爽;;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致垂体性侏儒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大中日联谊医院肾病科主任、副教授 刘锋;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证蛋白摄入[N];长春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福德;治疗肾病综合征先查病因[N];人民日报;2011年
3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邓颖红;肾病综合征为何反复发作?[N];大众卫生报;2001年
4 蓝天;如何护理肾病综合征患儿[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5 李水银;肾病综合征的药膳调理[N];大众卫生报;2002年
6 和平医院肾病科 吴广礼 王丽晖;怎样预防肾病综合征复发[N];河北科技报;2002年
7 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叶任高 胡旭鹏;肾病综合征戒肉否?[N];健康报;2000年
8 王俊;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是何因[N];民族医药报;2005年
9 王海蕴;肾病综合征 用药要分清主次[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10 ;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俊;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铁调蛋白hepcidin和肿瘤增殖的影响及机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毛建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Nephrin和Podocin及CD2AP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郭丽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吴彤;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萍;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相关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春莉;新型长效EPO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秦川;EPO预处理在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NF-κB信号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刘夫玲;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神经元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杨迪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周菲;后适应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钢;肾衰养真胶囊对肾衰贫血大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洪毅;慢性风心病患者贫血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段宏梅;TNF-α、EPO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雪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包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蒲涛;轻系膜增生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钙敏感受体表达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0年
7 林剑珊;肾病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其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芳;中药联合西医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疗效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雪;张文铠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余应嘉;芪丹方对肾病综合征的药理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55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