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量学”研究之探本溯源

发布时间:2019-11-24 21:05
【摘要】:通过阐述易学之象数概念、理论及其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世界观、自然科学发展及思维方式与方法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针灸量化的理论依据、思维方式与方法和标准。阐明易之象数理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理论依据;中医针刺量化的思维方式是唯象思维;《易传》之"以类族辨物"和王夫之的"象数相倚"是古代科学文化朴素的唯物辩证方法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方法,既"取象"(即寻求符号关系)又"运数"(即寻求数量关系),形数统一;针灸量化的标准是以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呼吸次数或息数)为衡量针刺量的大小,以天地生成数、针刺补泻来区分刺激量的性质,以患者针下"气至"或"得气"的感觉来衡量是否达到最小刺激量。认为古代医家对针刺量学研究虽然还不够系统,但是对今后的针刺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学敏,张存生,刘白雪,周继增,王崇秀,韩景献,卡金铃,马春艳,张慧勇;捻转补泻手法的应用及其量学概念[J];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05期

2 烟建华,苏晶;中医学体系与《周易》象数学理论[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4期

3 俞晓群;;论“易数”与中国古代科学的联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4 林振武;;周易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成就和不足[J];齐鲁学刊;2009年04期

5 丁祯彦;;王夫之“象数相倚”的方法论意义[J];学术月刊;1984年10期

6 盛燮荪;杨继洲刺有大小论探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07期

7 盛燮荪,戴晴;针刺手法中的度、量与层次概念[J];浙江中医杂志;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立伟,林亚平,韦志群,刘凌宇,姚雪祥,邹木金;补泻手法对胃、十二指肠患者幽门括约肌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2期

2 王巍;韩知渊;;三才刺法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肾脏及脊髓前列腺素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3年02期

3 王艳君,蔡辉,胡朝阳;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年01期

4 王艳君 ,胡朝阳 ,蔡辉;提插补泻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2年03期

5 李雪梅;张丰正;;古今捻转补泻概况[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王银平;王彩虹;杨华元;许建敏;;针刺手法刺激量定量化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4期

7 韩科;杨咏红;王舒;樊小农;牟蛟;孟智宏;;醒脑开窍法针刺内关穴干预脑缺血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11期

8 张超;孟智宏;;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与频率因素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9 陈幼楠;郭长青;芮娜;马惠芳;;论杨继洲的医德医风及治学方法[J];中医教育;2006年03期

10 杨华元,刘堂义;针刺手法的定量学研究[J];中医研究;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江;郭楠楠;;杨继洲及其《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究近况[A];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悦榕;《神应经》捻转补泻法特色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孙爱云;《周易》对中医学理论建构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彦;中医针刺手法量化研究及其测量系统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烁;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晨;《内经》心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向华;杨继洲针刺手法学术渊源考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杜敏;烧山火针法的应用探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李茜;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外周血RBC、EPO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成禹;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量效关系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斌;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量—效关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韩知渊;“三才刺”法对大鼠肾绞痛镇痛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张月;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文俊;;关于研究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序言[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云英;吴富东;;从针刺补泻含义谈其量化标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臧守虎;王振国;;“道"与思维之主由脑向心的转变[J];中医药文化;2006年02期

3 丁海,黄懋魁,杨文彬,薛迪广,何铭;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量化标准研究及其对手术预后的评价[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年05期

4 刘锁华,徐遗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法选择量化标准的临床应用[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侯凤刚,凌昌全,赵钢,贺宪民;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标准方法学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永衡;张培彤;孔凡君;;中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分级量化标准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郜广f,李亚芹,张淑兰;量化标准积分法在技术职务评聘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1998年12期

8 宁健;赵卫东;杨书明;;精确量化指标在头颈部放射治疗重复摆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03期

9 侯风刚;赵钢;岳小强;贺宪民;;原发性肝癌脾气虚证量化标准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10 周奕阳;侯风刚;岑怡;贯剑;;肠癌湿热内蕴证量化辨证标准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秦鸿;;中医学自身的科学体系的确认——浅谈中医针灸、砭石“治未病”医学体系的建构[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余芝兰;侯玉波;;传统与现代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抑制对员工离职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胡睿;侯玉波;;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青肖;侯玉波;张瑾;;从生育态度看思维方式对中国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黎彦;侯玉波;;中国人思维方式对应付方式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歌;侯玉波;;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评价及其与思维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严跃成;阿肯江.托乎提;吉尔格;;谈结构力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A];第二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丘亮辉;;易学和科学结合的核心问题[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10 梅乾茵;;中医的思维方式[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新军;中医针灸发展应对四大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宗亦;从事中医针灸戒毒的临床治疗和研究[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3 彭娌娌;中医针灸 立竿见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马骏;文明成果应人类共享[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黄运荣;加拿大本拿比设“中医针灸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李钊;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草缨;细微之处见精深[N];朝阳日报;2009年

8 梁江涛;比“中医针灸”申遗更重要的是补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通讯员 烟仁;烟台公布紧缺人才目录[N];中国人事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长青 通讯员 王安;栽树浇花植沃土 教书育人利千秋[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袁文丽;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9年

4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和宸;论当代战争观念的思维方式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7 肖爱民;综合的时代[D];吉林大学;2005年

8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9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翔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爱梅;论批判的思维方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俞国锋;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福祥;反思与超越:成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之转换[D];河南大学;2008年

5 平小建;在五年制高师开展数学实验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6 梁娟;汉语颜色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7 颜文皎;思维方式与我国法理学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高险涛;关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终结和思之任务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李富家;邓小平实践优位思维方式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565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565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