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针灸影响知母改善糖尿病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3:16
【摘要】:1.目的:通过针药结合对DR的影响,来探讨针药结合的机理,以期为临床针药结合的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2.方法:用STZ-CFA建造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大鼠抗氧化能力、视网膜通透性、血糖、体重、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结果:以抗氧化指标(SOD、MDA、GSH-Px)、白内障发生率、血糖等为观察指标。抗氧化指标:(1)SOD:趋势为(知母+预针组预针组知母+针刺组)阳性组知母组模型组;(2)MDA:趋势为(知母+预针组知母+针刺组、预针组、知母组)阳性组模型组;(3)GSH-Px:趋势为(知母+预针组知母+针刺组、预针组)知母组、阳性组、模型组。白内障发生率:模型组和阳性组与知母组和知母+预针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3);知母组、知母+针刺组、知母+预针组、预针组两两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3)。血糖:知母+预针组血糖改变有显著变化,显著优于模型组、阳性组、知母组、知母+针刺组、预针组(P0.05);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1中西医方法效应差异:中西医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白内障发生率、血糖、体重、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脂代谢、无机盐离子、凝血功能影响效应不同,其中针药结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中西药物。 2预针药结合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的效应差异:针刺与药物很难比较孰优孰劣,它们对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在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或针刺优于中药、或中药优于针刺,但是预针药结合一般是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 3一般的针药结合与预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的效应差异:知母组+针刺组与预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对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效应有差异。在抗氧化方面,知母组+针刺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在血糖控制方面,知母组+针刺组却没有表现出针药结合的优势,反而是表现出差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的趋势,说明并不是针药结合都能够优于单纯治疗方法。 4针刺干预时间的效应差异:不同的针刺干预时间对于大鼠抗氧化能力、白内障发生率、血糖、体重、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脂代谢、无机盐离子、凝血功能影响效应不同,表现为预先进行针药结合干预要优于非预先针药结合干预,但是并不是对糖尿病大鼠所有方面都表现出差异。 5本实验基于对糖尿病大鼠的应用针药结合方法研究得出的认识:①针刺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和干预时间没有密切关系;②针药结合需要掌握好干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有效;③针药结合能够产生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都不具有的作用;④针药结合是从整体上对机体进行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概述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探讨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知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1.4 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2 西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
2.3 格列齐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主要观测指标结果分析如下
2.2 次要观测指标结果分析如下
第三部分 讨论
1 实验方案的讨论
1.1 实验分组的处理
1.2 对动物模型的评价
1.3 穴位的选择
1.4 电针使用方法的选择
1.5 观察指标的意义
2 实验结果的讨论
3 本课题创新点
4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4826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概述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探讨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知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1.4 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2 西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
2.3 格列齐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主要观测指标结果分析如下
2.2 次要观测指标结果分析如下
第三部分 讨论
1 实验方案的讨论
1.1 实验分组的处理
1.2 对动物模型的评价
1.3 穴位的选择
1.4 电针使用方法的选择
1.5 观察指标的意义
2 实验结果的讨论
3 本课题创新点
4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小娟;张小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VEGF与PEDF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2 卢百阳;武志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11期
3 谢秀雯;周建强;崔红平;;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2期
4 杨佳;知母水提物与活性成分芒果苷及其糖苷的抗糖尿病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年06期
5 周有利;张健;李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7期
6 蔡春梅,刘丹,王雅贤;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李璇;孙雪莹;王琼;孙小玉;李晓冬;朱荃;;链佐星-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湘;张娟;金仲群;李航;;运动性头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年16期
9 张曙光;何跃;项杰;马林昆;李燕;袁援生;;JNK2在早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2年04期
10 仇晓夏;王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证治研究述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844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84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