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针”对肝硬化模型SD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1 00:24

  本文关键词:电针“足三针”对肝硬化模型SD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弥漫性肝损害,这种损害是由多种或一种病因反复或长期作用形成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患者先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再有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接着有结缔组织增生以及纤维隔形成,从而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于是肝脏逐渐变形、纤维化,最终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的主要表现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受损,累及其他多个系统,到了晚期,可出现脾亢、继发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癌变等并发症。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可归属中医的“肋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由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了,故目前尚缺乏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病机理及造模方法上。一般认为,肝硬化造成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源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递质与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有关。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造模方法是四氯化碳等多因素复合法,也是本次研究采取的造模方法。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特色在于,将“靳三针”运用到干预方法中,探究电针“足三针”对肝硬化模型SD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针”对肝硬化SD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在肝硬化进程中针刺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造模前,将60只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造模组和空白组(比例为2:1),对造模组进行造模,方法是:给予大鼠40%四氯化碳溶剂+60%橄榄油混合物注射,注射部位为大腿根部,注射方法为皮下注射,首次0.5mL/100g,以后每3天注射一次,每次0.3mL/100g,剂量根据体重的变化来调整,造模时间为12周。在此期间,每天给予造模组大鼠含胆固醇0.5%和食用猪油30%的特制加工饲料,予饮用“30%乙醇水溶液”。造模第12周,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在造模组中抽取8只大鼠行肝脏穿刺术,取样制作病理切片,观察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造模组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比例为1:1)。电针组参照《实验针灸学》取大鼠的“足三针”(“后三里”、“三阴交”、“太冲”)进行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作治疗。 2周后处死,取材,制作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 研究结果 1.造模期间一般情况观察: 造模期间,造模组大鼠的皮毛逐渐由白色变为淡黄色,空白组大鼠皮毛颜色基本上无明显变化;造模组大鼠每周粪便重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空白组每周粪便重量变化不大,造模第6-8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9-12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大鼠体重呈下降趋势,空白组大鼠的体重在12周内呈略微的上升趋势,但不甚明显,造模第6-8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9-12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大鼠每周进食重量呈逐渐递减趋势,空白组每周进食重量变化不甚明显,造模第6-8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造模第9-12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大鼠每周饮酒总量呈上升趋势,空白组大鼠饮水量变化不大,造模第6-8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9-12周,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观察 比较显微镜下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的肝脏病理切片,可以发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了模型组大鼠的汇管区、肝小叶,肝索杂乱无章地排列着,并且肝细胞还出现水肿现象;而电针组大鼠的汇管区、肝小叶上有少量坏死(呈点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不甚明显,也未见大量严重水肿的肝细胞;空白组大鼠的肝脏切片则未见病理改变。 研究结论 电针“足三针”有助于改善肝硬化SD大鼠的肝脏病理形态。
【关键词】:足三针 肝硬化 肝脏 病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3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10-14
  • 第二节 肝硬化对人体的危害14-15
  • 第三节 肝硬化时的病理表现15-16
  • 第四节 针刺对肝脏的调节作用(机制)16-18
  • 第五节 针刺治疗肝硬化的研究现状18-21
  • 第六节 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特色21-23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3-32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23-25
  • 一、材料及条件23
  • 二、实验方法23-25
  • 三、指标的观察25
  • 四、统计学处理25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25-32
  • 一、大鼠造模期间的一般情况分析25-29
  • 二、肝脏病理形态观察29-32
  • 第三部分 讨论32-36
  • 一、关于穴位的选择的讨论32-33
  • 二、关于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制备的讨论33
  • 三、关于肝脏病理形态的观察的讨论33-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福;;肝硬化的危害[J];东方养生;1996年09期

2 程井军,吴其恺,贺劲松,孙国杰1;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08期

3 蔡庆春;刘建平;;穴位注射治疗肝纤维化34例[J];河南中医;2006年08期

4 逄紫千,王富春,严兴科;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年04期

5 史权,薛艳华,赵光远,杨景云,马淑霞,李俭,李立秋,聂清,刘君兴,施中凯,宋淑贤;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1期

6 梁健;吴发胜;邓鑫;;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7期

7 史海立;赵庆华;;从中医“治未病”谈肝硬化的防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8期

8 梁健;邓鑫;余丽;吴发胜;李璇;安永辉;;肝硬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12期

9 孙鹏;李五生;张楠;刘金龙;;CCl_4等多因素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造模方法的改进[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英健民;;针药合用治疗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电针“足三针”对肝硬化模型SD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97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