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11 14:22

  本文关键词: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观察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tal Spondylotic-Vertebral Ateriopathy,CSA)的临床疗效,探讨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方案。研究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针组(治疗组)和体针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针刺疗法治疗。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采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腹针经验方:“引气归元”加商曲、滑肉门。具体取穴及操作方法:中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下脘(深刺)、商曲(双,浅刺)、滑肉门(双,中刺),常规消毒后取0.30mm*40mm一次性毫针,针刺0.3~0.5寸,每次30分钟。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针尖在肌筋膜上),滑肉门中刺(针尖在脂肪层),商曲浅刺(针尖在皮肤层)。行捻转提插得气后,每隔10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对照组:取穴:颈夹脊(颈2-颈6)、阿是穴、风池、百会、外关。除阿是穴、百会穴外,均双侧取穴。常规消毒后,取0.30mm*40mm,刺入0.8-1寸。行捻转提插得气后,每隔10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5次/周,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在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对患者眩晕、肩颈痛、头痛等症状进行量表评分记录。观察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 1.经4个疗程治疗后,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均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总的临床症状(P0.05); 2.经4个疗程治疗后,腹针疗法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和常规针刺疗法疗效相当(P0.05);而腹针疗法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疗法(P0.05),但对于颈肩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常规针刺疗法优于腹针疗法(p0.01)。 3.经4个疗程治疗后,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9.31%,经统计学分析,两种疗法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 4.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结论: 1.腹针和常规针刺均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2.腹针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3.常规针刺在改善颈肩痛症状方面由于腹针。 4.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优势疗法。(眩晕症状重者用腹针,颈肩痛明显者用常规针刺)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腹针 体针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9
【目录】:
  • 目录5-7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1-21
  • 1、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11-14
  • 1.1 定义及临床症状11
  • 1.2 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11-12
  •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治疗12-14
  • 2、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14-21
  • 2.1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14
  •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14-15
  • 2.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分型及中药治疗15-17
  • 2.4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概述17-2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1-28
  • 1、病例选择标准21-22
  • 1.1 诊断标准21
  • 1.2 纳入标准21
  • 1.3 排除标准21-22
  • 1.4 病例的脱落与剔除标准22
  • 2、病例来源与分组22
  • 3、研究方案22-23
  • 3.1 腹针组方案22
  • 3.2 体针组方案22
  • 3.3 治疗器械22-23
  • 4、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23
  • 4.1 一般指标23
  • 4.2 疗效指标23
  • 4.3 疗效评定标准23
  • 5、数据的统计与处理23
  • 6、结果的统计与分析23-28
  • 6.1 一般资料23-24
  • 6.2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指标的比较24-25
  • 6.3 各组组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的比较25-26
  • 6.4 两组治疗后组间临床症状指标的比较26-27
  • 6.5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27-28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28-34
  • 1、研究结果分析28-30
  • 1.1 研究结果28-29
  • 1.2 结果分析29-30
  • 2、腹针的研究概述及效应机制探讨30-32
  • 2.1 腹针的理论基础30-31
  • 2.2 腹针的解剖基础31
  • 2.3 腹针取穴依据31
  • 2.4 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应机制31-32
  •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2-34
  • 第四部分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北治,胡建岳,章明;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7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2 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12期

3 夏敏;郭万刚;陈祥丽;;腹针治疗颈椎病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J];光明中医;2008年09期

4 潘宾;潘喻珍;邵俊;肖洪波;;颈项针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07期

5 张艳;;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治疗颈性眩晕3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05期

6 葛瑞英;李新洲;马宏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年11期

7 李洲;张青侠;;补中益气汤治疗颈型眩晕94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09期

8 陈海云;陈平;;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9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年04期

9 周丽莎,朱书秀;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1年06期

10 王妍文;符文彬;欧爱华;樊凌;黄叶飞;;腹针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J];针刺研究;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99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