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发布时间:2021-03-08 22:3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诊疗需要规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共识介绍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中医分期辨证方法、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的治疗方案,首次提出了中医治疗思路及中医分期辨证论治方案。
【文章来源】:环球中医药. 2019,12(1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2.1 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1.2.3 易感人群
1.2.4 流行病学特征
2 发病机制与病因病理
3 临床表现与疾病分期
3.1 临床表现
3.2 疾病分期
3.2.1 发热期
3.2.2 多器官功能损伤期
3.2.3 恢复期
4 分期辨证
5 实验室检查
5.1 血常规检查
5.2 生化检查
5.3 凝血功能检查
5.4 脑脊液检查
5.5 病原学检查
5.5.1 病毒核酸检测
5.5.2 病毒分离
5.6 免疫学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6.1 诊断标准
6.1.1 疑似病例
6.1.2 确诊病例
6.2 鉴别诊断
7 西医治疗
7.1 病原学治疗
7.2 对症支持治疗
7.3 并发症的治疗
7.4 糖皮质激素
7.5 血液净化治疗
8 中医治疗
8.1 治疗思路
8.1.1 早期介入,既病防变
8.1.2 紧扣病机,分期论治
8.1.3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8.2 分期论治
8.2.1 表证期
8.2.2 里证期
8.2.3 坏证期
8.2.4 恢复期
9 预后
10 预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urrent statu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China[J]. Jianbo Zhan,Qin Wang,Jing Cheng,Bing Hu,Jing Li,Faxian Zhan,Yi Song,Deyin Guo. Virologica Sinica. 2017(01)
[2]六安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徐鹏鹏,吕勇,耿兴义,张丽梅,秦伟,胡颉颖,张凤,解少煜,李开春,常宏伟,吴家兵,李荣民.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1)
[3]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李昱,周航,牟笛,殷文武,余宏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06)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细胞嗜性研究[J]. 何程程,李阿茜,刘林,李川,李建东,张全福,李德新,仇佩虹,梁米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4 (01)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家庭聚集病例调查[J]. 岳爱萍,曲荣波,孙璐. 预防医学论坛. 2014(02)
[6]舟山海岛地区24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J]. 叶凌,王承维,任宜,柴能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12)
[7]江苏省东海县2010-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及宿主动物监测研究[J]. 王庆奎,葛恒明,胡建利,张振宇,王燕萍,焦永军,李志锋,胡书铭,陆大江,王相化,刘瀚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04)
[8]从革螨和恙螨中检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核酸[J]. 王庆奎,葛恒明,李志锋,单云峰,崔岚,王燕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5)
[9]河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类分布及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调查[J]. 刘洋,黄学勇,杜燕华,王海峰,许汴利.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06)
[10]2010年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J]. 刘力,官旭华,邢学森,申幸福,徐军强,岳金亮,霍细香,沙莎,吴海翔,黄静,蒋蔚,丁凡,周航,殷文武,李群,梁米芳,占发先.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02)
本文编号:3071773
【文章来源】:环球中医药. 2019,12(1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2.1 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1.2.3 易感人群
1.2.4 流行病学特征
2 发病机制与病因病理
3 临床表现与疾病分期
3.1 临床表现
3.2 疾病分期
3.2.1 发热期
3.2.2 多器官功能损伤期
3.2.3 恢复期
4 分期辨证
5 实验室检查
5.1 血常规检查
5.2 生化检查
5.3 凝血功能检查
5.4 脑脊液检查
5.5 病原学检查
5.5.1 病毒核酸检测
5.5.2 病毒分离
5.6 免疫学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6.1 诊断标准
6.1.1 疑似病例
6.1.2 确诊病例
6.2 鉴别诊断
7 西医治疗
7.1 病原学治疗
7.2 对症支持治疗
7.3 并发症的治疗
7.4 糖皮质激素
7.5 血液净化治疗
8 中医治疗
8.1 治疗思路
8.1.1 早期介入,既病防变
8.1.2 紧扣病机,分期论治
8.1.3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8.2 分期论治
8.2.1 表证期
8.2.2 里证期
8.2.3 坏证期
8.2.4 恢复期
9 预后
10 预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urrent statu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China[J]. Jianbo Zhan,Qin Wang,Jing Cheng,Bing Hu,Jing Li,Faxian Zhan,Yi Song,Deyin Guo. Virologica Sinica. 2017(01)
[2]六安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徐鹏鹏,吕勇,耿兴义,张丽梅,秦伟,胡颉颖,张凤,解少煜,李开春,常宏伟,吴家兵,李荣民.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1)
[3]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李昱,周航,牟笛,殷文武,余宏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06)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细胞嗜性研究[J]. 何程程,李阿茜,刘林,李川,李建东,张全福,李德新,仇佩虹,梁米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4 (01)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家庭聚集病例调查[J]. 岳爱萍,曲荣波,孙璐. 预防医学论坛. 2014(02)
[6]舟山海岛地区24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J]. 叶凌,王承维,任宜,柴能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12)
[7]江苏省东海县2010-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及宿主动物监测研究[J]. 王庆奎,葛恒明,胡建利,张振宇,王燕萍,焦永军,李志锋,胡书铭,陆大江,王相化,刘瀚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04)
[8]从革螨和恙螨中检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核酸[J]. 王庆奎,葛恒明,李志锋,单云峰,崔岚,王燕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5)
[9]河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类分布及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调查[J]. 刘洋,黄学勇,杜燕华,王海峰,许汴利.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06)
[10]2010年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J]. 刘力,官旭华,邢学森,申幸福,徐军强,岳金亮,霍细香,沙莎,吴海翔,黄静,蒋蔚,丁凡,周航,殷文武,李群,梁米芳,占发先.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02)
本文编号:3071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07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