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和中药对瘙痒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7:14
本文关键词:针刺和中药对瘙痒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瘙痒症状的产生,与风、湿、热、浊等邪气侵犯肌肤有关,也有因血虚化燥生风而致者。针灸改善瘙痒症状是通过穴位刺激激发机体的自愈能力,起到“以外治内,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本文的实验研究中,针刺和中药治疗组是陈以国教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陈教授在临床治疗皮肤瘙痒中,善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比西药治疗,疗效持久性好。实验采用针刺干预5-羟色胺(5-HT)致痒的大鼠,观察针刺和中药对5-羟色胺致痒大鼠的止痒效果,探讨说明针刺和中药对5-羟色胺致痒大鼠的行为学指标,以及血清中IgE与皮肤中5-HT2A受体含量的影响,,旨在为针刺治疗皮肤瘙痒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以5-羟色胺(5-HT)为致敏因素注射大鼠颈背部皮肤建立大鼠皮肤瘙痒模型,将56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7组,组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造模前两周,每日给予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喂饲开瑞坦,针刺1组针刺委中等穴位,针刺2组针刺血海等穴位,中药1组予当归、生地等中药灌胃,中药2组予乌梅等中药灌胃。主要观察针刺和中药治疗后,皮肤瘙痒模型大鼠搔抓次数的增减以及血清中IgE和皮肤中5-HT2A受体含量的变化。 结果: 1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比较,在行为学方面表现为搔抓次数显著增多(p〈0.01),经过针刺、中药和西药治疗后,各治疗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行为学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比较,血清中IgE含量显著增多(p〈0.01),经过针刺、中药和西药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清IgE含量明显减少,血清IgE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相比较,皮肤中5-HT2A受体含量显著增多(p〈0.01),经过针刺、中药和西药治疗后,各治疗组5-HT2A受体含量明显减少,皮肤中5-HT2A受体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针刺治疗与中药治疗均优于西药治疗,对5-羟色胺致痒大鼠模型有显著的疗效。 2在行为学方面,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即针刺治疗能显著减少搔抓次数,减轻瘙痒症状,其中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中药1组疗效优于中药2组。 3在免疫学方面,中药治疗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即能降低皮肤瘙痒模型大鼠血清中IgE的含量和皮肤中5-HT2A受体的含量。 (1)在降低血清IgE含量方面,中药1组疗效优于中药2组。 (2)在降低皮肤中5-HT2A受体含量方面,中药2组疗效优于中药1组。
【关键词】:皮肤瘙痒 大鼠 搔抓 IgE 5-HT2A 针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文献综述11-27
- 1 实验材料27-28
- 2 实验方法28-29
- 3 实验取材29
- 4 实验指标29-30
- 5 结果判断30-34
- 附图34-36
- 分析讨论36-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珍,刘爱荣,李孝良,李奕松;白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杨国晶,李亚珍,张俊格;滋阴养血饮并电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吴若敏,吴文仁;养血润燥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0例[J];福建中医药;1995年02期
4 于增瑞;诸痒辨治[J];光明中医;1998年05期
5 柳朋生;瘙痒和止痒疗法的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年05期
6 伍辉民;祛淤散填脐治疗皮肤瘙痒症90例[J];广西中医药;1984年04期
7 ;蛇床子的抗瘙痒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年03期
8 何靖国,许爱珍;梅花针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5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6年03期
9 高瑞红;消风散加味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12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7年06期
10 沈耀明;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肛周皮肤瘙痒症74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针刺和中药对瘙痒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0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