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18 18:04
本文关键词: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症状复杂、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健康,成为研究热点。王寅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先后追随国医大师贺普仁、李志明、田从豁等多位针灸名家学习,在长达37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采用针灸综合疗法,临床效果显著。 目的:本研究评定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理论研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通过门诊招募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标准的患者,详细记录他们的各项基本资料,如现病史、临床症状、既往史、个人史等,并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DQ)、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PSQI)、SDS及SAS量表,评估胃食管反流患者病情及精神心理状态。患者知情同意后予以治疗,3次/周(二、四、日),4周为1疗程。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睡眠情况、精神心理状况按照量表评分得出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组间前后对照分析。 结果:1.本次课题共招募有100余名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的GERD患者,但是符合纳入标准且顺利完成课题要求的共85人,其中女性GERD患者70名,男性15名。2.治疔1疗程后发现,患者的症状评分、睡眠质量指数、精神心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且在随访的3个月期间,未发现各项分值的明显改变。3.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法,改善胃反流症状显著,一般治疗1-3次均可见症状明显改善;改善患者伴随症状方面,如暖气、腹胀、咽部异物感、失眠抑郁焦虑、便秘等随着治疗频次的增加,疗效呈螺旋状逐渐稳定改善,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病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等,也能兼顾调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效快的同时,一个疗程12次后,反流症状基本稳定,3个月后回访复发率较低;能够减轻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整个治疗方法为纯物理疗法,操作过程简单、价格廉价,临床观察未见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结论:王寅教授的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气机论治GERD的理论,在本次临床观察中经过验证,临床疗效满意。其机理笔者总结为以下:结合GERD病机,围绕“整体观”和“调中焦”的中心思想,以疏肝、健脾、降胃气为治法,配合毫火针刺络拔罐等辅助疗法,达到抑制反流、调理整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王寅教授治疗胃食管更流病的经验及其机理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与探究。
【关键词】:刺络拔罐 临床观察 调理中焦 胃食管反流 病针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表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3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概况10-18
- 1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认识10
- 2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0-12
- 2.1 病位10-11
- 2.2 病因病机11-12
- 2.2.1 古代文献的论述11
- 2.2.2 现代中医文献的论述11-12
- 3 中医证候研究12-13
- 4 中医内治法13-16
- 4.1 古代文献的记载13-14
- 4.2 现代医家的治疗经验14
- 4.3 辨证分型治疗14
- 4.4 专药专方治疗14-15
- 4.5 中西结合治疗15-16
- 5 中医外治法16-17
- 5.1 针灸治疗16
- 5.2 穴位按摩16
- 5.3 穴位注射16-17
- 6 联合治疗17
- 7 GERD机理研究17-18
- 胃食管反流病的现代研究进展18-23
- 1 临床分类18-19
- 1.1 NERD18
- 1.2 EE18
- 1.3 BE18
- 1.4 相互关系18-19
- 2 危险因素19
- 3 发病机制19
- 4 临床表现与诊断19-20
- 4.1 GERD的临床表现19
- 4.2 GERD的诊断依据19-20
- 4.2.1 根据症状群作出诊断19
- 4.2.2 通过GerdQ19
- 4.2.3 诊断性治疗19-20
- 4.2.4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0
- 4.2.5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20
- 4.2.6 食管测压20
- 4.2.7 食管胆汁反流测定20
- 4.2.8 其他20
- 5 鉴别诊断20
- 6 治疗20-21
- 6.1 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21
- 6.2 药物治疗21
- 6.3 维持治疗21
- 6.4 手术及内镜治疗21
- 7 监测与随访21-23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3-38
- 1 前言23
- 2 临床资料23-24
- 2.1 研究对象23
- 2.2 采集方法23
- 2.3 治疗方法23-24
- 3 诊疗标准24-26
- 3.1 诊断标准24
- 3.1.1 西医诊断标24
- 3.1.2 中医证型诊断24
- 3.2 纳入标准24
- 3.3 排除标准24
- 3.4 脱落与剔除标准24-25
- 3.4.1 脱落病例的标准24-25
- 3.4.2 剔除病例的标准25
- 3.5 观察指标及评分方法25
- 3.5.1 反流症状评分25
- 3.5.2 伴随症状评分25
- 3.5.3 焦虑、抑郁状态评估25
- 3.5.4 睡眠情况25
- 3.5.5 嘱患者日记形式记录25
- 3.6 疗效评价25-26
- 4 结果分析26-32
- 4.1 基本资料分析26-27
- 4.2 临床症状分析27-30
- 4.3 疗效分析30-32
- 4.4 研究安全评价32
- 5 研究不足32
- 6 讨论32-36
- 6.1 针刺处方33-34
- 6.2 处方特点34-35
- 6.2.1 取穴整体观-天人地三部取穴34
- 6.2.2 调气整体观-中焦气散、四肢气运34
- 6.2.3 善用募穴34
- 6.2.4 巧用芒针透刺治疗34-35
- 6.2.5 注重针刺手法35
- 6.2.6 导气调神法35
- 6.3 辅助疗法35-36
- 6.4 预防及调护36
- 6.5 典型病例36
- 7 总结展望36-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47
- 附录1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42
- 附录2 EE洛杉矶分类(1994)42
- 附录3 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DQ)42-43
- 附录4 胃食管反流病伴随症状43
- 附录5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43-44
- 附录6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44
- 附录7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4-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日海;纠正7-10胸椎关节错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按摩与导引;2005年04期
2 宗湘裕;杜长海;赵景成;刘海臻;;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5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年05期
3 刘小北;清降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4 薛辉;王少墨;陈正;陈晓;;王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5 谭万初,张磊;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王文凡;;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J];光明中医;2010年05期
7 倪佳宁;时昭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吐酸病肝胃不和证4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玲;;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38例[J];广西中医药;2007年01期
9 武俊伟;崔高峰;于南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7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08期
10 李保双;常婧舒;;复方枳苏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1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