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

发布时间:2021-06-21 05:49
  目的本课题主要立足于临床研究,正确且客观的评估针刺疗法以及西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对针刺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诸多方案进行了优化、筛选,从而为针刺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提供了有效的临床规范和治疗依据。方法临床选取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针刺加西药组(21例)、针刺组(18例)、西药组(21例),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雅典失眠自评量表的各项指标进行组内以及组间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临床疗效。结果1.通过观察失眠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及睡眠时间结果发现,针刺加西药组、西药组和针刺组三组受试者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及睡眠时间等均有所改善,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针刺加西药组改变情况最为显著。2.通过观察失眠患者治疗后AIS得分结果发现,针刺加西药组、西药组和针刺组三组受试者治疗后三组受试者AIS得分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针刺加西药组治疗后AIS得分最低。3.通过观察失眠患者治疗后PSQI减分率结果发现,针刺加西药组、西药组和针刺组三组受试者治疗后三组受试者PSQI减分率变化明显,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针刺加西药组治疗后PSQI减...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1 失眠的中医名称及病因病机
        1.2 失眠的中医治疗
        1.3 失眠的针灸治疗
    2. 西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2.1 失眠的定义
        2.2 失眠的发病机制
        2.3 失眠的诊断标准
        2.4 失眠的西医学治疗研究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案
        1.7 疗效标准
        1.8 统计方法
    2. 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3.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失眠临床疗效评价量表选择
        1.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1.2 雅典失眠自评量表
    2. 针刺腧穴处方的选择
    3. 耳穴处方的选择
    4. 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4.1 调和阴阳
        4.2 扶正祛邪
        4.3 疏通经络
    5.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机制
        5.1 耳与脏腑的关系
        5.2 耳与经络的的关系
        5.3 耳与全息理论的关系
        5.4 耳与神经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 赵忠新,张鹏,黄流清.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07)
[2]失眠的药物治疗[J]. 瞿萍,陈贵海.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2(02)
[3]生脉饮治疗气血两虚型脱发、失眠的疗效观察[J]. 王树业,贾彩肖,许云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6)
[4]从调和五脏阴阳论治失眠[J]. 张志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04)
[5]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失眠60例[J]. 胡希军,甘子义.  吉林中医药. 2008(08)
[6]失眠从脾胃论治[J]. 张聪颖,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8)
[7]失眠的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探微[J]. 华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3)
[8]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02)
[9]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J]. 张敬锋,殷海波.  中国临床康复. 2005(36)
[10]失眠证候临床辨别[J]. 李云文,胡传杏子,孙彩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01)

硕士论文
[1]交通心肾法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研究[D]. 张金霞.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2]失眠的中医辨证临床观察[D]. 邵世才.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3]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D]. 揭育铃.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4]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 林博郎.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40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240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