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息态fMRI观察针刺不同组穴对偏头痛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6:16

  本文关键词:基于静息态fMRI观察针刺不同组穴对偏头痛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通过针刺不同组穴治疗偏头痛患者,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的影响,探索针刺不同组穴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 方法: 1.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偏头痛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5例。A组针刺双侧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B组针刺双侧耳和毼、大陵、光明、太白。隔日针刺治疗一次,治疗8次为1疗程,4个疗程,共计32次,每次治疗30min。观察周期为16周,包括基线期4周(-4-0周)、治疗期8周(0-8周)和随访期4周(8-12周)。在患者入组的0周、4周、8周、12周进行头痛情况评价。治疗前后及随访观察头痛次数、头痛平均持续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计分法评分等临床指标。 2.研究过程中对偏头痛患者进行2次fMRI扫描,分别在入组前3天内和治疗结束后3天内进行,观察针刺不同组穴对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 结果: 1.在入组8周时,A组偏头痛患者与治疗前(0周,基线期)比较,头痛次数、VAS、计分法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平均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偏头痛患者与治疗前(0周,基线期)比较,头痛次数、VAS、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和计分法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组间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12周时,A组偏头痛患者与治疗前(0周,基线期)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偏头痛患者与治疗前(0周,基线期)比较,VAS、头痛平均持续时间、计分法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比较,头痛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A组治疗后,边缘系统的双侧前扣带(ACC)、脑岛,右侧豆状核;丘脑的双侧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丘脑乳头体,右侧腹外侧核,左侧内侧背核、丘脑后结节;额叶的双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下回(IFG);颞叶的双侧颞下回(ITG)、颞上回(STG)、颐横回;枕叶的双侧楔叶、舌回,右侧枕中回;顶叶的双侧中央后回;小脑的双侧山顶;脑干的双侧脑桥、延髓,右侧中脑黑质、红核等部位的局域一致性(ReHo)值增高。边缘系统的双侧中扣带回、后扣带回(PCC),左侧海马回;额叶的双侧额中回(MFG)、额内侧回、额上回(SFG);颞叶的双侧颞中回(MTG)、左侧ITG;枕叶的左侧枕下回;顶叶的双侧角回、楔前叶、缘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上小叶;小脑的双侧扁桃体,右侧山顶,左侧小脑舌、山坡、结节等部位ReHo值降低。 B组治疗后边缘系统的右侧PCC、尾状核、脑岛,左侧ACC;额叶的双侧(?)SFG、MFG,右侧IFG;颞叶的双侧(?)STG、MTG,右侧缘上回;枕叶的右侧枕中回;小脑的左侧山坡、悬雍垂等部位的ReHo值增高。边缘系统的双侧脑岛、海马旁回,左侧扣带回;额叶的双侧MFG,右侧(?)SFG、MFG、IFG;颞叶的左侧(?)STG、MTG;枕叶的右侧舌回、左侧梭状回;顶叶的双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小脑的右侧山坡,左侧山顶、扁桃体等部位的ReHo值降低。 结论: 1.针刺两组不同腧穴均能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次数、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头痛强度、伴随症状等临床症状,但只有治疗组对平均持续时间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刺治疗偏头痛有效,但针刺不同组穴的效应差异是否存在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实。 2.针刺不同组穴对偏头痛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提示:两组组穴均能引起偏头痛患者大脑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的局部一致性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对针刺改善头痛症状的期待效应有关;治疗组特异性的引起的脑干、丘脑的局部一致性增高,这可能治疗组针刺对偏头痛患者与内、外侧痛觉系统的调节有关。
【关键词】:针刺 偏头痛 fMRI 局部一致性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ABSTRACT5-8
  • 目录8-11
  • 缩略词表11-12
  • 引言12-14
  • 试验研究14-42
  • 1 研究对象14-16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14
  • 1.2 偏头痛患者的选择14-16
  • 1.2.1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4-15
  • 1.2.2 纳入标准15
  • 1.2.3 排除标准15-16
  • 1.2.4 研究病例的剔除、脱落标准与处理16
  • 1.2.5 研究终止标准16
  • 2 研究方法16-26
  • 2.1 试验流程16-18
  • 2.2 样本量18
  • 2.3 随机方法18
  • 2.4 对照18
  • 2.5 盲法18-19
  • 2.6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19-20
  • 2.6.1 试验设备与场地19
  • 2.6.2 扫描时间19
  • 2.6.3 功能磁共振扫描前准备工作19-20
  • 2.6.4 受试者体位20
  • 2.6.5 数据采集及扫描参数20
  • 2.7 治疗方案20-26
  • 2.7.1 分组及穴位选取20-21
  • 2.7.2 定位及操作21-22
  • 2.7.3 针具22
  • 2.7.4 针刺的标准操作规程22-23
  • 2.7.5 疗程23
  • 2.7.6 观察步骤23
  • 2.7.7 观察指标23-25
  • 2.7.8 统计分析25
  • 2.7.9 fMRI图像数据处理25-26
  • 3 研究结果26-42
  • 3.1 基线分析结果26-28
  • 3.1.1 一般资料比较27
  •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观察指标比较27-28
  • 3.2 治疗结果28-34
  • 3.2.1 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组内比较28-30
  • 3.2.2 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组间比较30-31
  • 3.2.3 随访临床观察指标组内比较31-33
  • 3.2.4 随访临床观察指标组间比较33-34
  • 3.2.5 不良反应34
  • 3.3 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结果34-42
  • 3.3.1 A组治疗前后的大脑局部一致性比较35-39
  • 3.3.2 B组治疗前后的大脑局部一致性比较39-42
  • 讨论42-54
  • 1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42-43
  • 2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43-44
  • 3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44-45
  • 3.1 调节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微循环44
  • 3.2 改善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及血液流变学44
  • 3.3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44-45
  • 3.4 对神经递质等体液物质的影响45
  • 3.5 中枢调节机制45
  • 4 本试验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穴位和效应指标的选择45-47
  • 4.1 治疗组腧穴的选择45-46
  • 4.2 对照组腧穴的选择46
  • 4.3 效应指标的选择46-47
  • 5 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应用47-48
  • 6 局部一致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方法的选择48-49
  • 7 本试验的临床效应分析49-50
  • 8 本试验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一致性结果分析50-54
  • 8.1 对内外侧疼痛系统的影响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51-52
  • 8.2 针刺两组腧穴有共同的局部一致性增强脑区52-54
  • 结论54-55
  • 问题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3
  • 致谢63-64
  • 附件一:综述64-71
  • 参考文献68-71
  • 附件二:临床指标71-74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研课题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春长;吕有魁;何宗宝;;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性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2 汪德瑾;王军;刘存志;;针刺镇痛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3 黄泳;廖晓明;赖新生;邹燕齐;吴俊贤;;不同层次针刺阳陵泉穴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刘华华;甘彬彬;;透刺补泻法治疗偏头痛42例[J];光明中医;2006年08期

5 ;针刺与药物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MWA)的随机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1期

6 王晓燕;温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袁军,房家毅,李梅,王耀民;辨证分型针刺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偏头痛162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4年05期

8 刘秋菊;杨立侠;周振坤;;针刺治疗血管型偏头痛64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8年02期

9 马占魁;;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颈源性偏头痛20例[J];河南中医;2008年06期

10 黄金元;向诗余;;辨证分型针刺治疗偏头痛65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凌;基于fMRI技术研究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响应特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杨洁;基于PET-CT技术的循经针刺对偏头痛患者即时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静息态fMRI观察针刺不同组穴对偏头痛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28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