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的针灸常用方法疗效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23:08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的针灸常用方法疗效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常用的三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找出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的方法。 方法将80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20例、腕踝针组20例、耳穴贴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前三组分别在月经来潮前5天左右开始治疗,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第二天停止。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进行治疗,于痛经发作时每日服用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粒(25mg),连服2—3天,至疼痛消失停止。连续观察三个月经周期后比较四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痛经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 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体针组愈显率为80%,总体有效率为95%;腕踝针组愈显率为60%,总体有效率为85%;耳穴贴压组愈显率为60%,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愈显率为45%,总体有效率为70%。其中,组间两两比较后分析可知体针组疗效优于其它三组。 2.痛经症状积分前后分析 四组痛经症状评分前后比较,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体针组疗效大于其余各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3.痛经中医症状积分前后分析 四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体针组疗效大于其余各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4.视觉模拟评分前后分析 四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体针组疗效大于其余各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5.体针组疗效与证型的关系分析: 寒湿凝滞型愈显率87.5%,总有效率100%;气滞血瘀型愈显率77.8%,总有效率88.9%;气血不足型愈显率66.7%,总有效率100%,三证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证型疗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6.体针组疗效与病情的关系分析 轻度痛经愈显率75%,总有效率100%;中度痛经愈显率85.7%,总有效率88.9%;重度痛经愈显率50%,总有效率为50%。三种病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病情疗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病情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7.体针组疗效与初潮年龄的关系分析 初潮年龄≤13岁愈显率81.8%,总有效率100%;初潮年龄13岁愈显率77.8%,总有效率88.9%,两初潮年龄段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初潮年龄段疗效无显著差异。 8.体针疗效与病程的关系分析 病程5年愈显率100%,总有效率100%;病程5-10年愈显率80%,总有效率93.3%;病程10年愈显率66.7%,总有效率100%。三病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病程疗效无显著差异。 结论体针组、腕踝针组、耳穴贴压组治疗原发性痛经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体针组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发挥整体良性调节作用,优于其余两组。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体针治疗 腕踝针 耳穴贴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临床研究10-16
  • 1 临床资料10-11
  • 2 研究方法11-16
  • 研究结果16-28
  • 讨论28-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 综述39-48
  • 参考文献45-48
  • 附表 148-49
  • 附表 249-50
  • 附表 350-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海霞,朱南孙,王采文,岑幻仙,须义贞;加味没竭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浆PGE_2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7期

2 苏洁;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治疗[J];光明中医;2003年05期

3 史静;针刺十七椎下治疗痛经23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2期

4 徐铮,刘丽君,修贺明,李彬;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患者T细胞亚群与性激素关系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05期

5 张洁;丁亚萍;;800名女大学生月经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1年03期

6 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年01期

7 陈杰;;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0期

8 施桂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1999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的针灸常用方法疗效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33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