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3:46
目的评价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99例CITP气不摄血证患儿临床特点,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糖皮质激素组(22例)、糖皮质激素+中药组(39例)、中药组(38例),分析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激素+中药组整体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素组停药后复发率57.1%,高于激素+中药组(18.2%,P=0.008)。激素组不良反应(柯兴氏貌、身长受抑及严重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治疗儿童CITP可获得较高的总体治疗有效率,降低停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文章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3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一般资料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5.1 疗效评定
5.2 停药后复发情况
5.3 安全性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 各组患儿停药后复发情况比较 (表3)
3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 (表4)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 刘元梅,周延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1)
[2]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 王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32)
[3]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西医治疗比较[J]. 汪尚田,郑秋惠.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8)
[4]消斑饮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19例临床观察[J]. 苏尔云,赵毅,黄丽华,赵安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2)
[5]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解读[J]. 侯明,秦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6(04)
[6]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级管理和分层治疗的理念[J]. 蒋慧.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 (02)
[7]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始治疗指征[J]. 陆于兰,张娜,邵静波,蒋慧.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12)
[8]100例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医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J]. 陈瑶,李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06)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型特点的研究[J]. 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范永升. 中医药学报. 2009(06)
[10]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 胡群,蒋慧,吴润晖. 中华儿科杂志. 2013 (05)
本文编号:3390893
【文章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3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一般资料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5.1 疗效评定
5.2 停药后复发情况
5.3 安全性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 各组患儿停药后复发情况比较 (表3)
3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 (表4)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 刘元梅,周延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1)
[2]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 王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32)
[3]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西医治疗比较[J]. 汪尚田,郑秋惠.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8)
[4]消斑饮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19例临床观察[J]. 苏尔云,赵毅,黄丽华,赵安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2)
[5]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解读[J]. 侯明,秦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6(04)
[6]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级管理和分层治疗的理念[J]. 蒋慧.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 (02)
[7]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始治疗指征[J]. 陆于兰,张娜,邵静波,蒋慧.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12)
[8]100例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医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J]. 陈瑶,李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06)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型特点的研究[J]. 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范永升. 中医药学报. 2009(06)
[10]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 胡群,蒋慧,吴润晖. 中华儿科杂志. 2013 (05)
本文编号:3390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39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