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02 04:28
广泛查阅国内外中西医耳鸣相关文献资料,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病因病机、中医中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中西医关于对耳鸣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中西医对耳鸣的干预及诊治需进一步探索研究,以更好提高耳鸣的临床疗效。
【文章来源】:光明中医. 2019,34(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现代医学研究
1.1 发病机制及相关假说耳鸣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 目前学术界仍存现在较多的假说。
1.1.1 耳蜗内机械反馈作用异常和功能障碍能产生耳鸣
1.1.2 耳鸣的中枢机制
1.1.3 研究发现
1.2 西医治疗
1.2.1 药物治疗
1.2.2 改善内耳微循环
1.2.3 激素治疗
1.2.4 局部麻醉药的治疗
1.2.5 安定类药物的治疗
1.2.6 手术治疗
1.2.7 声治疗
1.2.8 抗抑郁治疗
1.2.9 其他
2 中医学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药治疗
2.3 针灸治疗
2.4 穴位注射治疗
2.5 中成药治疗
2.6 穴位贴敷治疗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肝减鸣汤治疗肝火上炎型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J]. 周娜,安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6)
[2]通窍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疗效观察[J]. 赵红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09)
[3]耳聋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突发性耳鸣的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 曹晓娟,姚丁嫣,李海同. 中国乡村医药. 2018(16)
[4]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 黄艳,傅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15)
[5]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特发性耳鸣伴失眠疗效研究[J]. 梁昆,常会敏,岳波,查定军,邱建华,陈福权. 陕西医学杂志. 2018(08)
[6]针刺结合苇管器灸治疗痰火壅结型耳鸣疗效观察[J]. 杨蕾,万红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14)
[7]阿普唑仑渐进式加量治疗慢性耳鸣的疗效及安全性[J]. 陈胜鹏,姜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1)
[8]银杏叶软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 冯金燕,傅锡品. 新中医. 2018(05)
[9]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焦虑及抑郁突发性聋患者不同阶段的疗效观察[J]. 张田,喻国冻.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09)
[10]浅谈耳鸣的中西医发病机制[J]. 易新林,马欣,邓可斌,李辉. 湖北中医杂志. 2018(01)
本文编号:3418006
【文章来源】:光明中医. 2019,34(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现代医学研究
1.1 发病机制及相关假说耳鸣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 目前学术界仍存现在较多的假说。
1.1.1 耳蜗内机械反馈作用异常和功能障碍能产生耳鸣
1.1.2 耳鸣的中枢机制
1.1.3 研究发现
1.2 西医治疗
1.2.1 药物治疗
1.2.2 改善内耳微循环
1.2.3 激素治疗
1.2.4 局部麻醉药的治疗
1.2.5 安定类药物的治疗
1.2.6 手术治疗
1.2.7 声治疗
1.2.8 抗抑郁治疗
1.2.9 其他
2 中医学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药治疗
2.3 针灸治疗
2.4 穴位注射治疗
2.5 中成药治疗
2.6 穴位贴敷治疗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肝减鸣汤治疗肝火上炎型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J]. 周娜,安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6)
[2]通窍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疗效观察[J]. 赵红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09)
[3]耳聋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突发性耳鸣的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 曹晓娟,姚丁嫣,李海同. 中国乡村医药. 2018(16)
[4]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 黄艳,傅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15)
[5]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特发性耳鸣伴失眠疗效研究[J]. 梁昆,常会敏,岳波,查定军,邱建华,陈福权. 陕西医学杂志. 2018(08)
[6]针刺结合苇管器灸治疗痰火壅结型耳鸣疗效观察[J]. 杨蕾,万红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14)
[7]阿普唑仑渐进式加量治疗慢性耳鸣的疗效及安全性[J]. 陈胜鹏,姜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1)
[8]银杏叶软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 冯金燕,傅锡品. 新中医. 2018(05)
[9]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焦虑及抑郁突发性聋患者不同阶段的疗效观察[J]. 张田,喻国冻.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09)
[10]浅谈耳鸣的中西医发病机制[J]. 易新林,马欣,邓可斌,李辉. 湖北中医杂志. 2018(01)
本文编号:3418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41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