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圆利针疗法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改良圆利针疗法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实验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述为: 目的:胡超伟根据现代人对疼痛的耐受度,将针设计成现代毫针样式而成为新圆利针,他的圆利针疗法对于软组织疾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本研究在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手法的改良,目的在于观察改良圆利针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改良圆利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参照西医《临床骨科学》[1]诊断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将60例典型的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讨论的病例,将样本随机分成改良圆利针组和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在接受实验之前受试两组均接受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确定两组病例评分差异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实验过程中治疗组运用改良圆利针治疗,三日一次,3次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16天);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类药(布洛芬缓释片0.3g×10片,太极集团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天二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16天。实验结束后及一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时,再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通过将两组患者各阶段的疼痛评分进行组内治疗前、后及回访前、后的比较以及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判断本实验两种方法的疗效及疗效变化。 结果:⑴通过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统计学观察并排除所有脱失病例,最后可纳入的实验病例为:改良圆利针组与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各30例(改良圆利针组共30例,显著有效治疗17例,部分有效治疗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共30例,显著有效2例,部分有效治疗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 ⑵将改良圆利针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改良圆利针组回访的VAS评分与治疗后的评分进行比较▲▲p0.05。 ⑶将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回访与治疗后的VAS评分的比较●●p0.05。 ⑷将两种不同方法对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的减轻程度(治疗前的VAS评分—治疗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 p0.05。 ⑸受试两组患者回访时VAS评分进行比较 p0.05。 结论:⑴受试两组中均无完全治愈病例,改良圆利针及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对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均有治疗效果。 ⑵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对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VAS评分以及治疗减分的比较提示:改良圆利针对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更忧。 ⑶回访结果分析显示,改良圆利针治疗组回访时的VAS评分与治疗后的VA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说明了改良圆利针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这为改良圆利针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提供了良好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改良圆利针 疗效 VAS疼痛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缩略词表10-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13-24
- 1 病例选择13-15
- 1.1 病例来源13
- 1.2 诊断标准13-14
- 1.3 纳入标准14
- 1.4 排除标准14
- 1.5 剔除标准14-15
- 1.6 脱落标准15
- 2 疼痛程度的评定15-16
- 3 不良反应16
- 3.1 不良反应评定标准16
- 3.2 处理方法16
- 4 治疗方法16-18
- 4.1 改良圆利针组16-18
- 4.2 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18
- 5 疗效观察结果及分析18-24
- 5.1 疗效判定标准18-19
- 5.2 试验数据分析19-24
- 第二部分 讨论24-32
- 1 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理论认识24-25
- 1.1 中医相关论依据24-25
- 1.2 西医对 MPS 的相关机理的认识25
- 2 圆利针的针灸理论基础25-27
- 3 治疗方法的解析27-30
- 3.1 改良圆利针治疗27-28
- 3.2 关于合谷刺的探讨28-29
- 3.3 提插泻法的应用29-30
- 3.4 总结30
- 4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32
- 结语32-33
- 附录33-43
- 参考文献43-48
- 附表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 VAS)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轲;三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血浆睾酮(T)的影响[J];国医论坛;2000年03期
2 丁景君;骨外科;陈扬;;痛点阻滞治疗肌筋膜炎[J];广州医药;1991年01期
3 尤欲镇;梁彦勤;黄有荣;;中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董善京,孟丹,周柏仁;不同凉泻针刺手法对致热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年06期
5 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赵继军;“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4期
6 骆书彦,马帅,崔瑾;十二经筋理论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4年01期
7 张春华;徐丽华;;疼痛评估与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29期
8 李慧英,丁松亭,孙英;中药配合按摩治疗腰痛88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年02期
9 王意诚,程永进,王贯中;中药外敷治疗腰痛300例[J];陕西中医;2004年04期
10 陈学先;徐晓梅;;葛根汤加味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42例[J];陕西中医;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学莲;高树中;;影响针灸治疗慢性痛症疗效的因素概述[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德岩;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芳毅;火针配合电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谢健周;“扳机点”浮线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丹;腰方肌肌筋膜疼痛症临床针刀诊疗及应用解剖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齐丹丹;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改良圆利针疗法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4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