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4 19:00
目的:探讨中药退黄合剂直肠滴入与内科综合疗法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签法将96例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4+、CD8+、CD3+、补体C3、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肝功能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IV-C)、血清血红素(TBI、DBL)含量及PTa变化情况;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
【文章来源】:西部中医药. 2020,33(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1.4.2 观察组
1.5 观察指标
1.5.1 免疫功能
1.5.2 肝功能
1.5.3 血清TBIL、DBL及PTa
1.5.4 临床疗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细胞亚群含量
2.2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
2.3 肝功能
2.4 胆红素含量及凝血功能
2.5 临床疗效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光疗强度对新生儿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能力及DNA损伤的影响[J]. 赵晓英,刘芳.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7 (01)
[2]退黄合剂直肠滴注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 郭佳林,刘颖钏,沈莹,刘邓浩,刘江勤,贲晓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6)
[3]肝病退黄汤直肠滴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安凤,谈勇,袁林杰,陈二飞,余友杰.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6)
[4]HBcAb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转归中的应用[J]. 李小侠,马娟,詹颉,党小军,奚逢瑜,张利侠. 陕西医学杂志. 2016(11)
[5]基于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及组分配伍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闫广利,周小航,孙晖,王扬阳,王玉影,王玉美,张爱华,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10)
[6]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 王小锋,高娟,郝明霞. 陕西中医. 2016(10)
[7]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J]. 魏春华,邵坚,罗光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17)
[8]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J]. 童叶华,叶振斌,曲春生,宋志纯,孙爱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11)
[9]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lit2蛋白的临床意义[J]. 周扬梅,李宁,黄燕,范学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11)
[10]茵陈退黄汤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程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9)
本文编号:3607124
【文章来源】:西部中医药. 2020,33(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1.4.2 观察组
1.5 观察指标
1.5.1 免疫功能
1.5.2 肝功能
1.5.3 血清TBIL、DBL及PTa
1.5.4 临床疗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细胞亚群含量
2.2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
2.3 肝功能
2.4 胆红素含量及凝血功能
2.5 临床疗效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光疗强度对新生儿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能力及DNA损伤的影响[J]. 赵晓英,刘芳.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7 (01)
[2]退黄合剂直肠滴注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 郭佳林,刘颖钏,沈莹,刘邓浩,刘江勤,贲晓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6)
[3]肝病退黄汤直肠滴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安凤,谈勇,袁林杰,陈二飞,余友杰.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6)
[4]HBcAb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转归中的应用[J]. 李小侠,马娟,詹颉,党小军,奚逢瑜,张利侠. 陕西医学杂志. 2016(11)
[5]基于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及组分配伍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闫广利,周小航,孙晖,王扬阳,王玉影,王玉美,张爱华,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10)
[6]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 王小锋,高娟,郝明霞. 陕西中医. 2016(10)
[7]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J]. 魏春华,邵坚,罗光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17)
[8]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J]. 童叶华,叶振斌,曲春生,宋志纯,孙爱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11)
[9]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lit2蛋白的临床意义[J]. 周扬梅,李宁,黄燕,范学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11)
[10]茵陈退黄汤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程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9)
本文编号:3607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60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