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发布时间:2022-08-12 19:59
  基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凝血指标普遍存在异常,常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其发病与多种机制密切相关,如肿瘤的分期、发生部位、抗肿瘤相关治疗等都会对血液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且肿瘤本身也可导致凝血系统的激活,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流动滞缓,使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而凝血功能的激活及血液高凝的程度也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的血液高凝状态与中医血瘀证的表现基本相似且呈现一定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越明显,血瘀程度越严重。文章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及近年来中西医的干预治疗进展作简要概述,为伴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高凝状态的定义及标准
2 恶性肿瘤与血液高凝状态
    2.1 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机制
        2.1.1 肿瘤细胞自身的促凝血特性
        2.1.2 肿瘤细胞与其他血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促凝
        2.1.3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导致的促凝
    2.2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特征
3 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4 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西医治疗
    4.1 西医治疗
        4.1.1药物治疗
        4.1.2 非药物预防措施
    4.2 中医治疗
        4.2.1 中药汤剂的应用
        4.2.2 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的应用
        4.2.3 针灸的应用
5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液高凝肺癌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J]. 耿平,李爱君,张雪伟,王征,张光明,侯伟.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2)
[2]新加良附颗粒治疗Ⅲ/Ⅳ期胃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临床研究[J]. 施怡,朱陵群,陈信义,田劭丹,董青,王冬梅,姚新颖.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1)
[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分析[J]. 陈玉莲,李运明,秦杨,周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3)
[4]253例原发性肺癌转移特征及中医证型分析[J]. 马齐襄,朱晓丹,胡凯文,安超.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0)
[5]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J]. 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杨晨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17)
[6]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J]. 辛庆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02)
[7]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闫绍辉,王栋,李湘红,王继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05)
[8]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探讨[J]. 郑洋,孙霈,董青,陈信义.  中国医刊. 2014(05)
[9]恶性肿瘤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J]. 刘小艳,许新华.  广东医学. 2013(08)
[10]恶性肿瘤高凝状态——血瘀证——活血化瘀的思考[J]. 钱丽燕,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4)

硕士论文
[1]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临床意义[D]. 张学振.新乡医学院 2017
[2]益气活血方干预晚期NSCLC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D]. 吴喆.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麦粒灸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疗效分析与机制探讨[D]. 刘红.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4]基于中医瘀血理论的针刺治疗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D]. 许靖.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5]1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D]. 韩啸东.山西医科大学 2014
[6]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及其干预的临床研究[D]. 赵晶.河北医科大学 2013
[7]154例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回顾性调查研究[D]. 陈百坚.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6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676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