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10 09:33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严重疾病,根据其病灶分布范围可分为单侧乳腺癌(UBC)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二者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PBC对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危害更甚。明确UBC发展为BPBC的危险因素,对积极预防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临床特征(如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分子学特点等)的乳腺癌在中医证型方面的分布具有不同倾向,明确病因病机,正确辨证论治,可为中药干预、未病先防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年龄
2 遗传因素
3 肥胖
4 月经史
5 乳腺良性疾病史
6 病理类型
7 激素相关受体
8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9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18例乳腺癌中医体质类型与分子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J]. 张晶,万冬桂,毛万鹏,王济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01)
[2]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进展[J]. 陈万青,李霓,石菊芳,任建松,陈宏达,李江,代敏,赫捷.  中国肿瘤. 2019(01)
[3]潮汕地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癌灶间相关性分析[J]. 魏晓玲,洪英极,王林硕,林东峰,林昆.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8(04)
[4]乳腺癌中医证型与雌孕激素受体间的相关性探讨[J]. 蓝兰,李卓虹,雷冬梅,陈希,李世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11)
[5]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J]. 谢波,钱军,喻大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06)
[6]国内48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J]. 沈霖,王惠.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1)
[7]双侧原发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状况[J]. 魏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8(01)
[8]乳腺原发性肿瘤临床分析[J]. 陈碧俊.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08)
[9]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化疗前后体内瘦素变化的相关性[J]. 杨格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2)
[10]乳腺癌中医证型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J]. 武瑞仙,梁晨,裴晓华,周秉霞,李娟娟.  中医学报. 2017(08)

硕士论文
[1]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 顾利红.昆明医科大学 2018
[2]200例乳腺癌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研究[D]. 史艳云.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D]. 索龙格.新疆医科大学 2017
[4]单双侧原发性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差异及与临床预后关系分析[D]. 董赟.南昌大学 2016
[5]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联性研究[D]. 金雨婷.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6]ddPCR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与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 刘映.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7]乳腺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型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金璐怡.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8]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冯文龙.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16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716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