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3-04-09 14:43
目的: 通过对肝阳上亢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研究,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症状的变化,研究穴位埋线对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型的疗法及疗效。方法: 按照知情原则,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6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两组基础治疗穴位相同,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10天埋线一次为一个疗程,至少两个疗程,对照组则以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1次/天,10天一个疗程,至少两个疗程后,分别对其疗效进行观察,评价其安全性,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均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收缩压降低均显著(各自均P<0.01)。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舒张压降低亦均显著(各自均P<0.05)。而治疗后穴位埋线组的收缩压降低与治疗后针刺组的收缩压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舒张压降低相比同样亦无明显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与针刺组的高血压病临床症状均能明显改善(P<0.01),而穴位埋线组在显效和无效率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优势
一、保护心脑肾等器官
二、症状改善明显
三、中西药合用减轻副作用
四、中医降压平稳和缓
第二节 禁忌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一、历史沿革
二、针灸
三、肝阳上亢高血压病病因病机
第二节 当代中医对肝阳上亢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一、血压的调节机制失衡
二、遗传学说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四、钠与高血压
五、精神神经学说
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七、胰岛素抵抗
八、其他
第四节 穴位埋线疗法
一、穴位埋线疗法概述
二、现状及展望
第五节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
一、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机理研究
二、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第六节 中医其他外治法治疗高血压
一、艾灸
二、中药浴足疗法
三、敷脐疗法
第七节 针刺时间与降压的关系
第八节 评述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步骤与内容
第一节 研究步骤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章 临床疗效研究
第一节 病例筛选
一、病人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病例标准
五、脱落标准
第二节 治疗方法
一、取穴
二、穴位埋线组
第三节 临床疗效判定
一、症状计分法
二、疗效判定
三、统计方法
第四节 治疗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结语
第一节 中医药降压的优势
一、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
三、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第二节 结论
第三节 存在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87199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优势
一、保护心脑肾等器官
二、症状改善明显
三、中西药合用减轻副作用
四、中医降压平稳和缓
第二节 禁忌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一、历史沿革
二、针灸
三、肝阳上亢高血压病病因病机
第二节 当代中医对肝阳上亢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一、血压的调节机制失衡
二、遗传学说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四、钠与高血压
五、精神神经学说
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七、胰岛素抵抗
八、其他
第四节 穴位埋线疗法
一、穴位埋线疗法概述
二、现状及展望
第五节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
一、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机理研究
二、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第六节 中医其他外治法治疗高血压
一、艾灸
二、中药浴足疗法
三、敷脐疗法
第七节 针刺时间与降压的关系
第八节 评述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步骤与内容
第一节 研究步骤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章 临床疗效研究
第一节 病例筛选
一、病人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病例标准
五、脱落标准
第二节 治疗方法
一、取穴
二、穴位埋线组
第三节 临床疗效判定
一、症状计分法
二、疗效判定
三、统计方法
第四节 治疗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结语
第一节 中医药降压的优势
一、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
三、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第二节 结论
第三节 存在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87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78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