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压灸不同壮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百会压灸不同壮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通过百会压灸不同壮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剂量。 方法: 本课题共纳入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5例,病人全部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并同意接受研究疗方案的患者。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百会压灸三壮组、五壮组和七壮组,每组各35例。每组均行百会压灸+针刺治疗。制作规定大小的艾柱,在百会穴行压灸治疗,根据分组要求行不同壮数压灸治疗;针刺方案:采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病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路径的治疗方案,所有确诊的患者,均由培训过的医师执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二次治疗后、第三次治疗后、第四次治疗后、第五次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两周治疗后八个时间点评定疗效。用王楚怀《改良的颈性眩晕的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在spss16.0统计软件上实现。计量资料组内比较,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年龄、证型等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比较采用R×C表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疗效组间比较检验水平α=0.05。 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证型、治疗前分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总体症状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百会压灸三壮组、五壮组、七壮组治疗前、后分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百会压灸三壮组与五壮组、三壮组与七壮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分次症状评分比较: 3.1组内比较: 三壮组:第一次治疗后与治疗前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治疗后与第一次治疗后、第五次治疗后与第三次治疗后、第七次治疗后与第五次治疗后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壮组:各评价时间点分值均较前一评价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七壮组:第七次治疗后与第五次治疗后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评价时间点分值均较前一评价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组间比较: 第一次治疗后:三壮组与五壮组、三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壮组三壮组、七壮组三壮组,五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农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三次后:三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五次后:三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七次后:七壮组与三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壮组七壮组,三壮组与五壮组、五壮组与七壮组患者量表疗效差值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疗程方面:疗程以眩晕最大程度缓解所需天数来计算。三组患者治疗疗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七壮组疗程最短,所需治疗次数最少。 5.安全性观测:三组病例中没有出现明显压灸不适、晕针、弯针、断针等不良反应。 结论: 百会压灸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提示压灸五壮与七壮疗效相当,优于压灸三壮;压灸七壮缓解眩晕疗程最短,提示压灸七壮是最佳的压灸治疗量。
【关键词】:百会压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 量效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23
-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12-17
- 一、病因病机12-13
-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3-14
- 三、疗效评价14-15
- 四、治疗15-17
- 五、小结17
- 第二部分 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17-23
- 一、病因病机17-18
- 二、辨证分型18-19
- 三、中医治疗19-20
- 四、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21
- 五、小结21-23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3-34
-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23-25
- 一、一般资料23
- 二、诊断标准23-24
- 三、纳入标准24
- 四、排除标准24-25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5-27
- 一、治疗方法25-26
- 二、疗效评价26
- 三、压灸施术时的注意事项及处理26
- 四、统计学处理26-27
- 五、技术路线27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7-31
- 一、一般资料分析27-28
- 二、总体症状评分比较28-29
- 三、分次症状评分比较29-31
- 四、最大限度缓解症状所需治疗天数比较31
- 第四部分 讨论31-32
-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西医理论探讨31
- 二、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论探讨31-32
- 三、灸量的探讨32
- 第五部分 结果分析32-33
- 第六部分 结论33
- 第七部分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33-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8
- 附录38-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英;陈华德;申屠小良;洪媚;;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符文彬,曹礼忠;百会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63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张涛,高延征,闫守月,杨敏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1期
4 周静玉;罗玉卓;王茜;杨彩霞;;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实验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89年01期
5 杜敏;何艳;;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再认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2期
6 杨和民;“寄生当归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江苏中医;1997年05期
7 蒋建良;滋肾平肝化痰通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江苏中医;1998年05期
8 邹冬华,余航,邵继满,熊建平,赵建玲,康国华;按揉拿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5年09期
9 谢丁一;迟振海;张波;陈日新;;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量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1年01期
10 王文春;张安仁;卢家春;王梅;赵娟妮;班立生;;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价[J];西南军医;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百会压灸不同壮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9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