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心包合募俞原对大鼠心功能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观察

发布时间:2017-06-04 07:07

  本文关键词:电针心包合募俞原对大鼠心功能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研究目的 观察电针心包合募俞原对心功能的影响,探索针灸双向调节效应规律。研究心包合募俞原在心功能的调节中的双向调节作用,为针灸临床针对病情选穴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通过左室心内压插管的方法记录左室心内压及心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观察电针大陵、曲泽、厥阴俞、膻中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分别以心内压和心率为指标,观察电针2min内的即刻效应和起针后2min内的针后效应。 3.结果 电针心包不同腧穴左室心内压(LVSP)针刺前后变化,大陵:针刺即刻的上升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起针后较针前稍有下降;膻中、曲泽、厥阴俞: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针刺即刻和起针后效应趋势稍下降;电针心包不同腧穴心率(HR)针刺前后变化,大陵:针刺即刻效应趋势明显上升,起针后略有下降,但仍较针前上升;膻中:针刺即刻效应趋势稍有下降,即刻和起针后差异不大;曲泽: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针刺即刻和起针后效应趋势仍有上升,两者差异不大;厥阴俞:针刺即刻和针前效应趋势无明显变化,起针后稍有下降。电针心包不同腧穴左室心内压(LVSP)针刺即刻变化率:大陵穴呈现明显的兴奋效应,厥阴俞、膻中穴则呈现明显的抑制效应,曲泽穴呈现双向均衡的效应。LVSP起针2min的变化率:大陵穴具有明显的兴奋效应,曲泽穴无明显效应,厥阴俞、膻中穴则呈双向均衡的效应。与针刺的即刻效应相比,大陵穴的兴奋效应不变;厥阴俞、膻中穴从针刺时的抑制转为双向均衡;曲泽穴则从针刺时的双向均衡转为无效应。电针心包不同腧穴心率(HR)的针刺即刻变化率:大陵穴呈现明显的兴奋效应,厥阴俞、曲泽、膻中三穴则无明显效应。针刺对心率(HR)起针2min的变化率:大陵穴具有明显的兴奋效应,厥阴俞、曲泽、膻中三穴无明显效应。与针刺的即刻效应相比,大陵穴依然呈现明显的兴奋效应;厥阴俞、曲泽、膻中三穴无明显变化(无明显效应)。 4.结论: 在心功能的调节中,大陵穴呈现明显的兴奋效应。对左室心内压的影响,厥阴俞、膻中从针刺时的抑制转为双向均衡,曲泽从针刺时的双向均衡转为无明显效应。对心率的影响,厥阴俞、曲泽、膻中无明显效应。
【关键词】:电针 合募俞原 心功能 双向调节 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第一部分 绪论11-16
  • 1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心脏疾病(心悸)的认识11-12
  • 1.1 现代医学对心悸的认识11-12
  • 2 中医学对心悸的论述12-13
  • 2.1 中医学对其症状及病名的阐述12
  • 2.2 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阐述12-13
  • 3 针灸治疗心脏疾病(心悸)的研究概况13-16
  • 3.1 针灸对于本病治疗的古医籍记载13
  • 3.2 针刺对于本病治疗的现代临床研究进展13-15
  • 3.3 关于双向调节的认识15-16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16-23
  • 1 材料与方法16-18
  • 1.1 实验材料16
  • 1.2 实验方法16
  • 1.3 术前准备16-17
  • 1.4 数据采集与分析17
  • 1.5 选穴及取穴17
  • 1.6 统计学处理17-18
  • 2 结果18-23
  • 2.1 心包不同腧穴对左室心内压(LVSP)的针刺效应18
  • 2.2 心包不同腧穴左室心内压(LVSP)针刺前后变化18
  • 2.3 心包不同腧穴对心率(HR)的针刺效应18-19
  • 2.4 心包不同腧穴心率(HR)针刺前后变化19
  • 2.5 心包不同腧穴左室心内压针刺即刻变化率19-20
  • 2.6 心包不同腧穴左室心内压起针变化率20-21
  • 2.7 心包不同腧穴心率针刺即刻变化率21
  • 2.8 心包不同腧穴心率起针变化率21-23
  • 第三部分 讨论23-27
  • 1 方法学评价23
  • 1.1 实验分组的处理23
  • 1.2 麻醉药物选择23
  • 1.3 电针疗法的选择及自制双极联体针23
  • 2 效应评价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心率和左室心内压的影响23-26
  • 2.1 效应指标的选取23
  • 2.2 试验结果分析23-26
  • 3 本课题的创新点26-27
  • 第四部分 结论27-28
  • 1 对大鼠心室内压的影响27
  • 2 对大鼠心率的影响27
  • 3 对大鼠心室内压变化率的影响27
  • 4 对大鼠心率变化率的影响27-28
  • 参考文献28-31
  • 附录31-32
  • 致谢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王清坚;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1年04期

2 邹燕齐;黄泳;曾统军;张贵锋;李赣龙;吴俊贤;;腧穴配伍协同和拮抗效应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3 田岳凤;手厥阴心包经与心相关的临床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李淑萍;;耳穴贴压治疗心动过速34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1年02期

5 李力;吴德新;赵雪梅;康红千;韩宝杰;芦绍强;石学敏;;不同穴位对冠心病患者全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2年03期

6 王艳丽;心包俞募配穴协同拮抗作用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6期

7 毛爱民;;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05期

8 陈颖;30例中风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分析[J];天津中医;1997年02期

9 徐放明,陈日新;腧穴拮抗效应的实验研究——电针对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2年03期

10 周逸平;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J];针刺研究;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电针心包合募俞原对大鼠心功能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420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