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临床研究及初步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7-07-06 07:20

  本文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临床研究及初步机制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经皮穴位电刺激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率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准备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在非胚胎移植周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此周期进行B超监测排卵以确定排卵日并监测内膜类型,观察组于排卵后第2、3天分别以胚胎移植前后的穴位进行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治疗,即胚胎移植前24h选穴为血海、子宫、地机、归来,频率为2Hz,电流为20~25mA,时间为30min;胚胎移植后30~120min选穴为中脘、肾腧、太溪、关元、足三里,,频率为2Hz,电流为8~15mA,时间为30min;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两组患者均于排卵后第6~8天行B超监测内膜厚度及位置,并刮取少许子宫内膜及抽血进行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表面饱饮突的发育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整合素(α1β1、α4β1、αν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的情况。在胚胎移植周期,观察组仍于排卵后第2、3天采用HANS进行移植前后的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仍不予任何处理,两组患者均于正常排卵后的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随后观察两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的情况。 结果:1.两组患者胞饮突发育情况相比较,观察组胞饮突发育丰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例数高于对照组;其发育适中者例数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饮突发育差的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种植窗期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整合素水平(α1β1和ανβ3)、L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观察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妊娠结局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呈正相关关系(p0.05)。6.孕酮水平与胞饮突发育情况呈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促使孕酮水平升高,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胞饮突的开放,可以促进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如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等因子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3
【目录】:
  • 提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临床研究11-29
  • 1 研究对象11-12
  • 1.1 病例来源11
  • 1.2 诊断标准11-12
  • 1.3 入组标准12
  • 2 研究方法12-15
  • 2.1 病例收集12
  • 2.2 治疗方法12-15
  • 3 技术路线图15
  • 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15-19
  • 4.1 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15-16
  • 4.2 各组患者胚胎质量、培养及移植的情况16
  • 4.3 标本采集及监测16-19
  • 5 疗效判定标准19
  • 6 统计学处理19
  • 7 研究结果19-29
  • 7.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19-23
  • 7.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资料的比较23-25
  • 7.3 相关性分析25-29
  • 讨论29-37
  • 1 中医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认识29-30
  • 2 选穴依据30-32
  • 2.1 移植前 24h30-31
  • 2.2 移植后 30~120min31-32
  • 3 HANS 仪应用于生殖领域的理论依据32
  • 3.1 工作原理32
  • 3.2 频率、时间选择依据32
  • 4 疗效探讨32-37
  • 4.1 雌二醇、孕酮与胚胎着床33-34
  • 4.2 胞饮突与胚胎着床34
  • 4.3 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标记物与胚胎着床34-36
  • 4.4 疗效结果分析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4
  • 综述44-49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3
  • 致谢53-54
  • 论文著作54-63
  • 详细摘要63-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章;针刺诱发排卵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1987年05期

2 廖淑蔚;王一桥;黎清婵;;艾灸子宫穴对加强子宫收缩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3 程宝成;针刺地机穴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淮海医药;1999年S1期

4 陈情;针刺治疗不孕症6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年02期

5 杨钟英;;针刺治疗原发性不孕症[J];江西中医药;1986年05期

6 李万瑶;归来穴蜂针的妙用[J];蜜蜂杂志;2004年11期

7 宋恩学,张炜,王丽;白血病抑制因子调节胚胎着床机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年06期

8 秦其兴;;针刺归来穴治经迟[J];山西中医;1992年05期

9 连方;李海仙;张建伟;张宁;孙振高;刘海萍;辛明蔚;曾颖筠;;电针促使LUFS病人排卵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8期

10 杜丽芳;;针刺血海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J];陕西中医;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525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525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