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期望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14 18:08

  本文关键词:病人期望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针灸 期望 疗效 影响因素 机制 评价方法 综述


【摘要】:期望效应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是目前针灸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如何客观量化评估病人期望的大小是当前研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期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介绍了期望的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通过对针刺期望效应及其在针灸临床试验中应用的探讨,明确了针刺期望效应的重要性,对于今后优化临床试验设计,降低针刺临床研究由于期望不同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倚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针灸 期望 疗效 影响因素 机制 评价方法 综述
【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1-3-055)
【分类号】:R245-0
【正文快照】: 由于针刺本身是一种复杂干预模式,其临床疗效的产生与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患者对疗效的期望越来越被认为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1]。目前,关于针刺期望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针刺非特异性作用研究的热点。中医理论“形神合一”的思想对针灸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莹;黄希庭;;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杰;;浅议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刘文娜;路遥;钟非;;安慰剂对照在中药证候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3 刘军平;徐春生;张威;李传富;;针刺镇痛机制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年02期

4 郑亚洲;;浅谈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11期

5 方会玲;;暗示疗法及安慰剂效应在护理中的应用和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年04期

6 蔡静;印春铭;;抗焦虑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七氟烷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16期

7 李小龙;王莉;方相锋;;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反安慰剂效应[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3期

8 李文;;安慰剂效应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8期

9 李政杰;曾芳;杨洁;任玉兰;梁繁荣;;不同机体状态对针刺效应影响相关研究的评述[J];针刺研究;2013年05期

10 江一峰;马磊;张舒雅;宫尔君;祝延红;;眼科新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伦理审查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政杰;梁繁荣;;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安慰剂效应探讨[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关兴;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毛文超;疼痛类疾病安慰针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3 方继良;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及其机理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航宇;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莹;疼痛条件下时距估计范式与方法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李晓鹏;威胁性信息对CPT疼痛的影响及其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陈帅;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决策偏好及其心理机制探究—晚痛不如早痛[D];暨南大学;2013年

5 彭玉琳;胆经原穴即时针刺效应对不同状态受试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董习林;基于静息态fMRI观察针刺不同组穴对偏头痛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茂耘;韦传宝;;疼痛神经的传导与调节[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0期

2 王锦琰,罗非,韩济生;内、外侧痛觉系统——伤害性信息处理的并行通路[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小芬;洪恩四;王蓉;邓玲;;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年01期

2 赵家璧,魏威!310009;疱疹并发神经痛的针刺疗效[J];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08期

3 司宽红;;浅谈《内经》针刺五项基本原则[J];四川中医;2010年01期

4 郑建宇;试论针刺治疗中的治神[J];辽宁中医杂志;1996年02期

5 关卫;;留针时间的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7年01期

6 黄英华,张天生,黄思琴,刘旭光;患者机能状态对针刺疗效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8期

7 陈波;贾莹;谢西梅;李佳霖;;针刺治疗不同程度OSAHS患者45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年23期

8 徐珊;;老年病人的针刺疗效如何(节译)[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9 石磊;杜元灏;李颖;;腧穴耐受性产生机理探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黄晓卿;韩静;康建华;陈玄;叶笑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现状及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崇泽;;踝关节扭伤针刺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苑鸿雯;马良宵;刘玉祁;朱江;;“病、穴、刺、时”与针刺疗效关系刍议[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丁瑞庆;刘书坤;;针刺与全息的相关讨论[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苑鸿雯;马良宵;朱江;;“病、穴、刺、时”与针刺疗效关系刍议[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义;罗昌禄;田强;聂志慧;何洪艳;;辨证针刺与药物治疗口僻的临床对比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李义;罗昌禄;田强;聂志慧;何洪艳;;辨证针刺与药物治疗口僻的临床对比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bF志德;王荣;;试论患者心理因素与针刺疗效之关系[A];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文君;;定量肌电图评估脑卒中后前臂痉挛针刺疗效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9 罗勇;董为伟;;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系统优化”[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高洁;欧阳八四;;周围性面瘫神经损伤平面与针刺疗效间关系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京京;让艾灸像针刺一样激发经络感传[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袁占国;加强腧穴特异性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黄石市中医院针炙科主任 彭易雨;治疗面瘫并不难[N];黄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海 霞;葛书翰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黄碧玉 龚顺波 林丽莉;针刺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效果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坚;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针灸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 郭义 王广军;与经络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陈少宗;完善现代针灸学体系任重道远[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秋燕;靳三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王和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最佳疗效方案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张中光;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芳;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与初步临床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丁文彦;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许军峰;针刺治疗中风临床回顾研究与分析[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7 颜灿群;针刺治疗胶原性关节炎Cx43基因敲除鼠的免疫学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自兵;Orex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中枢的呼吸活动调节及针刺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文炫;电针、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张素勤;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Ang-1、COX-2表达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艳;针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林晓辉;针刺与刺血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周惠芬;针刺对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井明鑫;针刺“肩三针”对三角肌肌肉疲劳的MF和MPF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杜炳哲;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赵静;中风恢复期证候特征与针刺疗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刘巧媚;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郑苏;分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Hcy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海峰;不同地域偏头痛的针刺疗效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何科杰;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新西兰兔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2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542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