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伸肌交替电针法促进中风后前臂功能重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屈伸肌交替电针法促进中风后前臂功能重建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屈伸肌交替 电针针刺 经皮电刺激 表面肌电 肘功能 腕功能 肌肉运动点
【摘要】:目的: 研究屈伸肌交替电针法对脑卒中患者前臂屈伸功能的重建;客观评价屈伸肌交替电针法对脑卒中后前臂功能重建的作用;探讨不同选穴方式对脑卒中后前臂功能重建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和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上肢屈伸肌交替低频电治疗仪,分别给与屈伸肌交替电针针刺传统穴位、屈伸肌交替电针针刺肌肉肌腹、屈伸肌交替电针针刺肌肉运动点和屈伸交替经皮电刺激治疗;20天为一疗程。应用sEMG仪器,分别采集治疗前后患者屈伸肘、腕关节的相应主动肌的肌电信号;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上肢部分)、Barthel ADL指数、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等传统量表,客观评价各组疗效。 结果: 1、屈伸肌交替电针疗法对中风后患者患侧肱三头肌、肱二头肌、指伸肌、掌长肌的sEMG特征值MAX、RMS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具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对中风后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 ADL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均具有极显著性改善(p0.01)。 2、上肢sEMG特征值MAX、RMS治疗前后差值(疗后高于疗前),治疗组与针刺组(包括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间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 ADL指数评价治疗后治疗组与针刺组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与针刺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P0.01);针刺组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较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 ADL指数评价更独立,在治疗后的治疗组与针刺组比较中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基本相同,但显著进步者治疗组明显多于针刺组。 结论: 1、屈伸肌交替低频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后前臂运动功能重建疗效肯定,它可以提高sEMG提特征值MAX、RMS的分值;改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 ADL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在屈伸交替电针疗法中,针刺位置选用传统穴位、肌肉肌腹或肌肉运动点疗效差别不明显。这可能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有关。 3、在本研究中,屈伸肌交替经皮电刺激运动点仍然是目前促进上肢腕肘关节屈伸功能重建的最佳治疗方法。这可能与患者所接受的电刺激量(包括刺激强度和累计刺激量)较大有关。
【关键词】:屈伸肌交替 电针针刺 经皮电刺激 表面肌电 肘功能 腕功能 肌肉运动点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综述10-19
- 1 脑卒中的现代医学认识10
- 1.1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10
- 1.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0
- 2 脑卒中后前臂功能重建的康复研究10-16
- 2.1 脑卒中的康复机制10-12
- 2.1.1 脑可塑性性研究10-11
- 2.1.2 前臂运动功能协调控制理论的研究11-12
- 2.2 关于前臂的功能重建12-16
- 2.2.1 前臂解剖学特征12
- 2.2.2 前臂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12-13
- 2.2.3 前臂功能康复评价的研究进展13-16
- 3 脑卒中后前臂的中西医康复治疗16-19
- 3.1 脑卒中现代医学康复治疗16-17
- 3.2 脑卒中传统康复方法17-19
- 临床研究19-38
- 1 资料与方法19-26
- 1.1 病例选择与一般资料19-20
-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脱落标准20-22
- 1.3 治疗方法22-23
- 1.4 数据采集23-25
- 1.5 数据处理25-26
- 2 实验结果26-38
- 2.1 屈伸肌交替电针疗法对中风后肘关节屈伸肌sEMG特征值影响的研究26-30
- 2.1.1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肘关节伸肌sEMG特征值影响的研究26-28
- 2.1.2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肘关节屈肌sEMG特征值影响的研究28-30
- 2.2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腕关节屈伸肌sEMG特征值影响的研究30-35
- 2.2.1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肘关节伸肌sEMG特征值影响的研究30-32
- 2.2.2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肘关节屈肌sEMG特征值影响的研究32-35
- 2.3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传统量表评分影响的研究35-38
- 2.3.1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影响的研究35
- 2.3.2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上肢Barthel ADL指数评价影响的研究35-36
- 2.3.3 屈伸交替电针疗法对上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影响的研究36-38
- 讨论38-42
- 1 sEMG在肌肉功能评价中的应用38-39
- 2 关于sEMG评价与传统量表评价39
- 3 针刺位置的选择:穴位、肌腹、运动点39-40
- 4 关于电针与电刺激中的“刺激量”问题40-41
- 5 研究结果分析41-42
- 结论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51
- 个人简历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茂斌;脑卒中康复研究的进展[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2000年02期
2 郭爱克;;从研究脑的发育和可塑性来揭示脑与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973”基础前沿项目“脑发育和可塑性基础研究”(2000~2005年)[J];生命科学;2006年01期
3 李卓;;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3期
4 杨义勇,王人成;人体上肢协调控制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若干问题[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年04期
5 王文志;;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年02期
6 燕铁斌,Hui-Chan WYC;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同龄健康老人表面肌电图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4期
7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8 燕铁斌;经皮神经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9 孙兆青;郑黎强;张大义;祝荣才;张新忠;张新刚;刘双双;许长禄;李佳进;赵芬芬;李觉;胡大一;孙英贤;;辽宁省农村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莹;人大脑运动皮层的可塑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莹;屈伸肌交替功能性电刺激与电针对中风抓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台平;脑神经网络综合康复治疗仪及其临床疗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2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59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