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提高。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如此的大环境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一路攀升,由于其持续时间长且易于反复发作,极大的影响到个人生活质量,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体质学是一门极具个体化诊疗思想的新兴交叉学科,注重研究个体的体质特征、体质类型、体质差异规律及其与健康、疾病的关系。中医体质学极其适用于现代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模式。因此,本研究在进行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针灸与中医体质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期为中医个体化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寻求客观依据和新的思路。 目的: 在综述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提出针灸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危险体质的临床思路,并将其应用于针灸临床实践,研究针灸体质调节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调查研究:对142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48例对照组人群,采用问卷调查与国际或国内公认量表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两组人群的主要特征、工作情况、家族史等流行病学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先采用两组比较的卡方检验对中医体质类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求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2.理论研究:在初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就针灸调治CFS危险体质(即气虚质、阳虚质)的思路进行论述。 3.临床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质及阳虚质CFS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调体穴位,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穴位,每周治疗3次,8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评价指标包括总体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症状积分、Chadler疲劳量表评价以及气虚、阳虚体质积分的评价。 结果: 1.调查研究结果: (1)经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体质类型分布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平和质、阳虚质和气虚质。将九种体质类型作为自变量,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因变量,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0.05检验水准下,自变量阳虚质(OR=3.113)、气虚质(OR=4.088)及平和质(OR=0.240)与因变量慢性疲劳综合征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回归系数及0R估计值判断,阳虚质、气虚质是与CFS发生呈正相关的中医体质,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平和质是CFS发生的保护因素。 (2)将两组人群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学比较分析,显示在居住环境、经济状况、过度劳累、家庭不和、人际不协调、事业受挫、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压力较大、饮食规律、嗜食肥甘厚腻、口味重、饮咖啡、运动习惯、睡眠小于7小时、性格及情绪16个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将以上1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在P0.05水平,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有7个,它们分别是:X3(过度劳累)、X7(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X9(饮食规律)、X13(运动习惯)、X14(睡眠小于7小时)、X15(性格)及X16(情绪)。 以上7个自变量进行了哑变量化,统计结果提示:①X3(1)经常过度劳累与偶尔过度劳累(参照分类)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为危险因素。X3(2)有时过度劳累与偶尔过度疲劳相比无差别。②与工作时间很少大于8小时相比,X7(1)经常及有时X7(2)大于8小时的工作时间是CFS产生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差异。③X9(1)饮食很规律与饮食不规律者(参照分类)相比,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且X9(1)是保护因素。X9(2)与参照分类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④X13(1)经常运动及X13(2)有时运动与不常运动(参照分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保护因素。⑤X14(1)睡眠经常小于7小时、X14(2)有时睡眠小于7小时与很少睡眠小于7小时(参照分类)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且为危险因素。⑥X15(2)内向性格相对于混合性格来说,有统计学差异,是CFS的危险因素。X15(1)外向性格则无明显差异。⑦X16(1)正性情绪及X16(2)负性情绪,与中等情绪(参照分类)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X16(1)是CFS的保护因素,X16(2)则是危险因素。 (3)气虚质与X3(过度劳累)、X8(工作压力大)及X9(规律饮食)有关。回归结果提示:①X3(1)是“经常过度劳累”,与很少过度劳累(参照组)相比,二者有显著差别,且为危险因素。X3(2)“有时过度劳累”与参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X8(1)工作压力经常都很大的人群相对于经常压力很小(参照组)的人群,体质容易出现气虚质的偏颇,是危险因素。⑧X9(1)“经常规律饮食”与偶尔规律饮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为气虚质的保护因素。X9(2)则无明显差别。 (4)阳虚质则与各项影响因素无明显的相关性。 2.理论研究结果: 针灸调节气虚体质的常用经络是脾经、胃经、任脉及膀胱经,常用穴位有太白、足三里、气海、中脘、脾俞、胃俞。阳虚体质以任脉、督脉、。肾经及膀胱经为主;常用穴位是太溪、足三里、神阙、关元、肾俞、命门。调节两种体质较多用到的针灸方法有针刺、艾灸、穴位埋线及穴位敷贴。 3.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所纳入的60例患者,经随机分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由于患者私人原因脱落1例,故最终完成临床观察的有治疗组30例,病例组29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体质构成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总体疗效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经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疲劳症状积分、Chadler疲劳量表积分及气虚、阳虚体质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经组间积分差值比较,提示治疗组在改善疲劳症状积分、Chadler疲劳量表积分及气虚、阳虚体质积分方面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调查研究的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危险体质是气虚质和阳虚质,保护体质是平和质;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呈正相关的因素是:经济满意、经常饮食规律、经常运动。呈负相关的是:经常过度劳累、人际关系不协调、工作压力较大、睡眠小于7小时以及负性情绪;经常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大是气虚质的危险因素,经常饮食规律是气虚质的保护因素。 2.理论研究的结论:针灸体质观自古有之,个体体质指导针灸治疗,针灸可调节、改善个体体质;针灸调节个体体质有一定的可行性。 3.临床研究的结论:对于气虚质、阳虚质的CFS患者,针灸调体能够显著改善其疲劳症状,以及气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积分。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常规针剌组);针灸调节体质治疗CFS,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 体质 相关性 针灸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15-40
- 综述一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15-26
- 一、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15-20
-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20-26
- 综述二 中医体质的研究26-34
- 参考文献34-40
- 第二部分 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40-72
- 一、基本资料40-43
- 二、研究方法43-46
- 三、研究结果46-71
- 参考文献71-72
- 第三部分 慢性疲劳综合征常见中医体质的针灸调治72-86
- 一、调治要点72-73
- 二、常用经络73-74
- 三、常用穴位及选穴依据74-79
- 四、调理方法79-82
- 五、结论82-83
- 参考文献83-86
- 第四部分 针灸调体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86-98
- 一、临床资料86-90
- 二、统计方法90
- 三、研究结果90-94
- 四、讨论94-98
- 第五部分 结语98-100
- 参考文献99-100
- 附录100-11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14-115
- 致谢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亮;潘奔前;刘友章;;穴位按摩改善气虚体质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2 骆斌,王琦;痰湿体质论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3 陈雪功;治病求本论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胡兵,魏群利;慢性疲劳综合征辨治探要[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浩;申国明;汪克明;;电针中脘、胃俞对大鼠胃运动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浩;申国明;黄顺;汪克明;;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迷走背核复合体中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王琦;;论辨体论治的科学意义及其应用(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刘定华;刘占东;李永哲;张海莹;胡朝军;张拥波;王得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年02期
9 卓杰先;谷礼燕;;循序渐进运动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栓磊;血瘀体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强肖文;调体在慢性疲劳综合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海燕;针灸调体治疗阳虚质痰瘀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樊云;推拿足三里、肾俞穴对阳虚模型大鼠CD_4~+/CD_8~+与IL-2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4 王睿林;气虚体质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曾庆亮;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芳;针灸改善阳虚体质治疗岭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郁清琳;原穴证治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9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0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