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抗运动性疲劳的量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8:21
本文关键词:艾灸抗运动性疲劳的量效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艾灸 运动性疲劳 负荷强度 负荷量 血乳酸 血清肌酸激酶 血睾酮 血红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的艾灸量对于运动疲劳的影响,为科学规范运用艾灸防治运动疲劳提供客观数据。 方法:通过文献,对运动疲劳的中医、西医研究,尤其是艾灸在运动疲劳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运动疲劳造模,再依据艾灸的三因素(艾灸持续时间、温度、间隔时间)三水平(低、中、高)进行艾灸治疗,并进行小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和生化检测(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血红蛋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艾灸对于减低运动训练后血乳酸的治疗方案是:每一日一次或每二日一次、皮肤温度为430℃±10℃、持续时间为1分钟或3分钟。艾灸对于运动训练后降低血清肌酸激酶的治疗方案是:每二日一次、皮肤温度为430℃±10℃、持续3分钟。艾灸对于运动训练后提高血睾酮的治疗方案是:每一日一次或二日一次、皮肤温度为430℃±10℃或者460℃±10℃、持续3分钟或5分钟。对于运动训练后提高血红蛋白的治疗方案是:每一日一次或每二日一次、温度为43℃士10℃、治疗持续时间为3分钟。 结论:不同的艾灸量对于抗运动疲劳作用的效应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艾灸 运动性疲劳 负荷强度 负荷量 血乳酸 血清肌酸激酶 血睾酮 血红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8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9-21
- 一、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研究9-14
- (一) 疲劳的释义9
- (二) 运动疲劳病因、病机9-10
- (三) 运动疲劳与脏腑的关系10-11
- (四)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对策11-12
- 参考文献12-14
- 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学说及评定14-17
- (一)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学说14-16
- (二) 运动疲劳的评定16
- 参考文献16-17
- 三、艾灸对运动性疲劳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的研究17-21
- (一) 施灸材料的药性及作用17
- (二) 艾灸的温热效应与皮肤温度17-18
- (三) 艾灸的灸量18
- (四) 艾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18-19
- 参考文献19-21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1-32
- 一、材料和方法21-23
- (一) 材料21
- (二) 方法21-23
- 二、观察、检测指标23
- 三、结果23-31
- (一) 空白对照组与单纯运动组的一般情况和检测指标的观察23-25
- (二) 单纯运动组和运动治疗各组的一般情况和检测指标观察25-31
- 参考文献31-32
- 第三部分 讨论32-43
- 一、抗运动性疲劳的灸疗选穴32-34
- 二、负荷强度34-37
- 三、负荷量37-40
- 参考文献40-43
- 第四部分 结论和展望43-45
- 一、结论43
- 二、展望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照亮,宋小鸽,侯正明,章复清,陈全珠,朱舜丽,袁静,周楣声;艾灸肾俞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张灏,苗素美,高顺生;益气活血药抗运动疲劳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秦晓勇,詹曦菁,韩景田,叶路;针刺关元穴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学;1999年12期
4 沈尔安,崔锦裕;《中国针灸学》处方用穴的计算机分析[J];江苏中医;1990年11期
5 韩毳,李晓泓,李学武,郭顺根;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杨维益,梁嵘,李峰,康纯洁,,宋江秀,陈家旭,张家俊,林迎晖,陈文为;健脾理气方药与能量代谢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7 陈家旭,杨维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孙鸿年;恽敏;盛灿若;;X线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胃蠕动的影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9 于娟;推拿肾俞穴治疗老年肾虚腰痛免疫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04期
10 陈汉平;;关于针灸调节作用规律与机制的思考[J];上海针灸杂志;1992年01期
本文编号:64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4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