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1:18
本文关键词: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卒中 偏瘫 头针 Brunnstrom促通技术
【摘要】: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头针治疗组):取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进行头针治疗,选用30号1.5寸(40mm)“健卫仕”牌一次性无菌毫针,在顶颞前斜线从上而下连刺3针,针尖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1.0寸,然后快速连续捻转,捻针频率保持在160次/分,捻针角度为180°,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捻针1次,每次1min。每天1次,7次为1疗程,疗程之间不间隔,连续治疗3疗程。B组(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按照Ⅰ-Ⅵ阶段进行患肢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疗程。C组(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组):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促通技术治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式Fug 1-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①3组患者治疗后NIHSS积分均不同程度降低,C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A组(83.4%)、B组(76.7%)(P0.01)。②3组患者治疗后上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B组较A组上肢FMA评分升高(P0.05),C组较A组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P0.01),但B组与C组之间比较,上肢FMA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③3组患者治疗后下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A组、C组均较B组下肢FMA评分明显升高(P0.01)。但A组与C组之间比较,下肢FMA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④3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C组均较A组、B组BI评分明显升高(P0.01)。但A组与B组之间比较,BI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卒中 偏瘫 头针 Brunnstrom促通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3.3;R246.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缩略词表8-9
- 前言9-12
- 临床资料12-13
- 治疗方法13-15
- 结果15-20
- 讨论2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8
- 附录38-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卫华,李俊,郭春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订及其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4期
2 王宏,张惠丽;脑卒中结局评价量表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年02期
3 秦黎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与机理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5期
4 李迎光,李勇军;易化技术及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3期
5 胡万保,罗祖明,商慧芳;脑卒中4种评定量表的效度、信度及可操作性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9期
6 张国初,陶玉梅;脑卒中瘫痪下肢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0年04期
7 刘书芳;倪朝民;;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4期
8 鲁杰,郑萍,张健;脑卒中残损评价表的信度验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9 王于领,黄东锋,梁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0 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谭杰文;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BPM和BBS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650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5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