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调神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17 15:40
本文关键词:滋肾调神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滋肾调神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以临床常用的常规针刺夹脊穴的方法作对照。验证滋肾调神法是否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更优。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滋肾调神组(治疗组)41例和常规针刺夹脊穴组(对照组)41例。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后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化,用于记录患者眩晕患者治疗前后的轻重程度,使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1、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化方面,治疗前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14.10±1.92,对照组为15.30±1.50,两组眩晕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28.60±1.17,对照组为22.80±1.6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后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50%。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平均椎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治疗前治疗组17.02±1.12,对照组17.49±0.93,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28.87±0.83,对照组21.19±0.84,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椎动脉血流方面比对照组更显著。 结论:滋肾调神组和针刺夹脊穴组均能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在改善眩晕症状与功能和椎动脉血流速度方面上滋肾调神组优于针刺夹脊穴组,所以滋肾调神法治疗本病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滋肾调神 颈性眩晕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9-16
- 一、临床资料9-10
- (一)病历诊断标准9-10
- (二)一般资料10
- 二、研究方法10-13
- (一)治疗方法10-11
- (二)各种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11-12
- (三)试验方法12-13
- (四)疗效评定标准13
- (五)统计学方法13
- 三、研究结果13-16
- (一)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3-14
- (二)两组总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4
- (三)两组性别构成比较见表14
- (四)两组病例平均年龄比较见表14-16
- 讨论16-23
- 一、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认识16-17
- (一)眩晕的病因16
- (二)眩晕的病机16-17
- 二、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与研究17-20
- (一)、发病原因17-18
- (二)、发病机理18-20
- (三)颈椎的解剖生理20
- 三、结果分析20-21
- 四、选穴机理探讨21-22
- 五、颈性眩晕的预防22-23
- 结语23-24
- 参考文献24-27
- 综述27-34
- 参考文献31-34
- 附录34-36
- 致谢36-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补肾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8例[J];北京中医;2005年03期
2 刘宏;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供血针”治疗颈性眩晕100例[J];福建中医药;2005年03期
3 郑昌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J];福建中医药;2006年03期
4 林秋芳;;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J];福建中医药;2008年05期
5 蔡加;林春秀;;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流动力学关系的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黄有荣;刘汝专;唐晓菊;李磊;;颈性眩晕的影像学改变与病因关系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王颖;孙国杰;;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季燕;;眩晕宁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9 李智;“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4年02期
10 李方;;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689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8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