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6:11

  本文关键词:“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阳虚证 “双固一通”电针法 线粒体呼吸功能 Clark氧电极 肝脏p16、p21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针灸防治老年阳虚证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选用5月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电针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40d后再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7d制作老年阳虚证模型。“双固一通”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百会”,电针对照组取“中极”、“阴陵泉”、“印堂”,每周治疗6次,其余两组老鼠同时行抓取固定,不治疗,共4周结束。治疗结束后以游泳力竭实验潜伏期判定大鼠抗疲劳能力;采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肝脏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包括Ⅲ态呼吸耗氧速率(R3)、Ⅳ态呼吸耗氧速率(R4)、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 RCR)以及磷氧比值(P/0),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p16、p21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1.老年阳虚证模型组大鼠平均游泳力竭时间、RCR、P/0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经电针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EA组与EAc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边,’呈块状,细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变性,部分和大部分嵴融合消失,细胞呈现凋亡状态;经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得到改善,肝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核膜完整,细胞质中少数线粒体稍肿胀变性,粗面内质网成群分布于核周及线粒体周围,无脱颗粒现象;“双固一通”电针组改善效果优于电针对照组; 3.模型组肝组织p16、p21蛋白阳性细胞积分比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电针治疗后,EA组与EAc组大鼠p16、p2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EA组下调p16蛋白的效果优于E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双固一通”电针法能明显改善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抗疲劳能力。 2.“双固一通”电针法能降低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细胞线粒体Ⅳ态呼吸耗氧速率(R4),提高其呼吸控制率(RCR)及磷氧比值(P/0),改善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继而改善机体代谢,且“双固一通”电针疗效优于“中极”、“阴陵泉”、“印堂”配穴电针治疗。 3.“双固一通”电针法与电针对照组均能改善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抑制肝细胞凋亡,且“双固一通”电针法优于电针对照组; 4.“双固一通”电针法与电针对照组均能有效下调肝脏组织中p16、p21蛋白的表达,且在p16蛋白表达的调节中,“双固一通”电针法优于电针对照组。
【关键词】:阳虚证 “双固一通”电针法 线粒体呼吸功能 Clark氧电极 肝脏p16、p21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9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英文缩略词表9-10
  • 前言10-13
  • 实验一 “双固一通”电针治疗对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抗疲劳能力及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13-23
  • 1 材料与方法13-18
  • 2 实验结果18-23
  • 实验二 “双固一通”电针治疗对老年阳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p16、p21蛋白表达的影响23-32
  • 1 材料与方法23-28
  • 2 实验结果28-32
  • 讨论32-48
  • 1. 中医学对阳虚证的认识32-35
  • 2. 现代医学对阳虚证的认识35-38
  • 3. 老年阳虚证模型的建立38-41
  • 4. 本实验选穴依据41-42
  • 5. 实验指标的选取依据及结果分析42-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利华,卢德赵,沃兴德,李毅,施孟如;肾上腺切除的肾阳虚大鼠肝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与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旭光,宋开源,刘雨星,余曙光,郝亮,罗荣;不同时辰针刺对“阴虚”、“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廖承济;曾志德;陈琦;周霞翠;;“慢支”阴虚和阳虚患者能量代谢的某些生化指标观察[J];福建中医药;1981年05期

4 林哲章,黄培基,陈瑶,孙光;甲亢阴虚证和甲减阳虚证与尿EGF关系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1998年02期

5 黄昌亚,余秉治,邵朝弟;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6 王华,梁凤霞;“双固一通”针灸法与疾病防治[J];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04期

7 姚俊卿;多种热补手法对阳虚小鼠的影响[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年01期

8 吴中朝,王玲玲,徐兰风;试论老年人阳虚挟瘀衰老本质[J];江苏中医;1994年11期

9 陈群,刘亚梅,徐志伟,王斌;实热证、虚热证模型大鼠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吕爱平,李德新,崔家鹏,林庶茹,夏淑杰;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76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76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