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对单纯性肥胖患疗效及血脂、血糖的临床观察研究
本文关键词: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对单纯性肥胖患疗效及血脂、血糖的临床观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穴位埋线 耳穴贴压 单纯性肥胖症 血脂 血糖
【摘要】:研究背景: 肥胖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而单纯性肥胖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指不伴有显著的神经、内分泌、形态及功能变化;继发性肥胖病是因其它疾病所发生造成肥胖,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肥胖常与II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我国的超重和肥胖发病情况与此类似,且呈现出日益增高及多龄化、低龄化倾向。肥胖已影响到2亿以上中国人的健康,预计未来数十年我国的肥胖人群还将迅速上升。 目前西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方法为膳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并加以一定的药物治疗,但饮食调理和运动治疗在减轻体重方面效果不甚明显,患者也难以持之以恒,而西药减肥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对中枢和消化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致一些药物已被限用。针灸疗法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便捷、疗效显著,已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常用疗法。通过穴位埋线的持久刺激与耳穴贴压调理脏腑两者的优势结合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使患者减轻体重,调整血糖、血脂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深入认识肥胖的发生机制,为寻找有效的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目的: 本课题采用临床科研方法学,进行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与穴位埋线、常规针刺为对照,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穴位埋线、耳穴贴压、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肥胖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方法: 病例来源为91名病例来源于台湾九曲堂中医诊所病人,病例收集时间为2012年1月-2013年3月。符合单纯性肥胖症病例筛选标准者,共收集91例,其中31例作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30例作为穴位埋线组,30例作为常规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89年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标准将肥胖症分为4型(全国中西医结合第二次肥胖症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9.)。穴位埋线每2周埋线一次,耳穴贴压每周贴压3次,针刺一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疗效观察具体项目包括:测量体重、臂围、腰围、腹围、臀围、股围、腰/臀比值、脂肪百分率(F%)等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MI),单纯性肥胖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肥胖症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参考1992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及WHO制定的亚洲成年人肥胖的评定标准。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法,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 结果: ①在体重比较方面 治疗4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与治疗前比较体重有下降,体重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的体重与治疗前相比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的体重比治疗前明显减轻,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体重比治疗前减轻(P0.05),穴位埋线疗法比针刺疗法下降的幅度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控制肥胖症患者体重方面,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在治疗4周后可减少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在治疗8周后,疗效更为明显;而单一的针灸疗法,如穴位埋线、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治疗4周后体重下降不明显,但治疗8周后体重可有大幅度的减轻。 ②在体重指数方面 治疗4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的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其体重指数(BMI)显著减少(P0.01);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在治疗4周后,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幅度不大,治疗8周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提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在治疗4周后即可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在长期疗效方面,即治疗8周后下降的程度更明显;而穴位埋线、常规针刺治疗在短期疗效不明显,治疗8周后可减少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MI)。 ③在脂肪百分比(F%)方面 治疗4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脂肪百分比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的脂肪百分比(F%)与治疗前相比,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脂肪百分比(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脂肪百分比(F%)方面,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在8周的疗程后下降幅度明显;4周疗程的穴位埋线、常规针刺治疗对于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脂肪百分比的疗效不明显,而在长期疗效方面,即8周治疗后改善程度显著。 ④在臂围、腹围、腰围、臀围、股围、腰臀比方面 治疗4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的臂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臂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减少最为显著。提示:在短期疗效方面,三组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臂围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8周后,三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臂围。 经过4周治疗后,在腹围改善情况方面,三组与治疗前相比虽有减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的腹围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提示:治疗4周后,三组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腹围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8周后,三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腹围。 治疗8周后,三组的腰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其中以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减少最为明显。提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对于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腰围有一定作用,但短期疗效改善情况不明显。 治疗4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臀围比治疗前减少(P0.05),而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8周治疗后,三组臀围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经过8周的治疗后,三组对于减少肥胖症患者的臀围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治疗8周后,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的股围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经过8周治疗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可以减少肥胖症患者的股围。 治疗4周后,三组腰臀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腰臀比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提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可改善肥胖症患者的腰臀比,而单一疗法(穴位埋线、针刺治疗)作用不明显。 ⑤生存质量评分(WHOQOL-BREF)比较方面 治疗4周后,三组生存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比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明显提高(P0.05)。提示:三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WHOQOL-BREF)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以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的效果尤佳。 ⑥空腹血糖比较方面 4周治疗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三组空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常规针刺组的空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在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空腹血糖方面,在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针刺治疗对肥胖患者空腹血糖的具有一定减少作用。 ⑦空腹胰岛素比较方面 4周及8周治疗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三组空腹胰岛素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方面,三组的疗效无明显作用。 ⑧血总胆固醇比较方面 4周治疗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三组血总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血总胆固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8周后,三组在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血总胆固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⑨血甘油三酯比较方面 4周治疗后,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三组甘油三酯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血甘油三酯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8周后,三组在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血甘油三酯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⑩在肥胖症临床疗效方面 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治疗后经Kruskal Walls H秩和检验,H=23.09,P=0.037,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90.3%,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70.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6.7%。提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与穴位埋线针治疗、常规针刺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对单纯性肥胖症都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腹围、腰围、股围、臀围等肥胖指标;对肥胖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良性的调整作用,并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这些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组的肥胖症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在改善上述肥胖指标、血糖、血脂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较单一疗法具有更大的优势。该疗法无需服药,患者无副作用,疗效明显,且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埋线 耳穴贴压 单纯性肥胖症 血脂 血糖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1
【目录】:
- 中文摘要3-8
- Abstract8-15
- 目录15-18
- 引言18-20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20-37
- 1 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20-23
- 1.1 肥胖的中医分型20-21
- 1.2 肥胖的中医病因21
- 1.3 肥胖的中医病机21-22
- 1.4 肥胖治疗的中医古代文献记载22-23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23-29
- 2.1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23-24
- 2.2 肥胖症发病原因及病机24-27
- 2.3 肥胖症的分类27
- 2.4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治疗27-29
- 3 单纯性肥胖症的针灸临床研究进展29-34
- 4 单纯性肥胖症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34-37
- 4.1 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34-35
- 4.2 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35
- 4.3 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35-37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7-45
- 1 研究目的37
- 2 研究对象37-40
- 2.1 病例来源37
- 2.2 西医诊断标准37-38
- 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8-39
- 2.4 纳入标准39
- 2.5 排除标准39
- 2.6 剔除病例标准39
- 2.7 脱落病例标准39-40
- 3 研究方法40-45
- 3.1 临床研究设计40
- 3.2 随机分组方法40
- 3.3 治疗方案40-42
- 3.4 注意事项42
- 3.5 疗效评价42-43
- 3.6 数据分析43-44
- 3.7 技术路线(见下图)44-45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45-72
- 1 患者基线可比性分析45-48
- 1.1 三组性别比较45
- 1.2 三组年龄比较45-46
- 1.3 三组病程比较46-47
- 1.4 三组中医证型比较47-48
- 2 患者主要研究指标的疗效比较48-68
- 2.1 三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48-50
- 2.2 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比较50-51
- 2.3 治疗前后脂肪百分比(F%)比较51-53
- 2.4 治疗前后臂围比较53-54
- 2.5 治疗前后腹围比较54-55
- 2.6 治疗前后腰围比较55-57
- 2.7 治疗前后臀围比较57-58
- 2.8 治疗前后股围比较58-59
- 2.9 治疗前后腰臀比比较59-61
- 2.10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测定(WHOQOL-BREF)比较61-62
- 2.11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GLU)比较62-64
- 2.12 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Ins)比较64-65
- 2.13 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比较65-66
- 2.14 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比较66-68
- 3 三组治疗后肥胖症临床疗效比较68
- 4 小结68-72
- 第四部分 讨论72-77
- 1 本研究的意义72
- 2 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机理分析72-74
- 2.1 取穴原理72-73
- 2.2 穴位埋线治疗机理73-74
- 2.3 耳穴贴压治疗机理74
- 3 血脂、血糖与肥胖症的关系74-75
- 4 创新性75
- 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5-76
- 6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展望76-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3
- 附录83-89
- 致谢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博乐;李怡;张军;米逸颖;;论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学认识[J];北京中医药;2009年01期
2 郑心怡;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机理综述[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赵亚薇;;部分肥胖基因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0年06期
4 马文军,许燕君,郭汝宁;超重肥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3期
5 胡晓斌;鄢燕;;穴位埋线对5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1年11期
6 何仁;王丽;屈统友;;肥胖症的药物治疗及其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01期
7 宰军华,李松伟;肥胖症中医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05年01期
8 谭立明;王勇;刘更;;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108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8年03期
9 蔺威鸣;王国秀;袁超;赵瑞芳;林娜;王舒然;;肥胖与消瘦人群饮食规律、生活习惯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1期
10 鹿子龙;马吉祥;郭晓雷;唐俊利;楚结;苏军英;付振涛;;2007年山东省居民中心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春壮;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理及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李明宪;耳穴贴压治疗单纯肥胖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林师彬;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婷婷;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6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80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