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急性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0:50
本文关键词:卒中急性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卒中急性期 并发症 肺部感染 出血性梗死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本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旨在前期20余年运用中风醒脑液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对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肺部感染、出血性梗死)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治疗,以期建立卒中急性期并发症(肺部感染、出血性梗死)的综合方案。 方法:本试验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都江堰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元市中医院住院的符合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2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患者100例,分别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中风醒脑液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汤剂鼻饲或口服,50ml, tid,疗程为3~14天不等。观察周期3个月,填写原始病历和CRF表。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病死率、住院天数、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总体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GCS评分、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等。评价治疗后14天、28天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利用SPSS20.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1.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结果 本研究通过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热腑实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6.0%、24.0%,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GOS残障程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湿蒙神证患者结果 本研究通过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湿蒙神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4.0%、12.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结果 本研究通过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治疗组52例,对照组53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5%、18.9%,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GOS残障程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后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浊蕴肺证患者结果 本研究通过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浊蕴肺证治疗组53例,对照组52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3%、21.2%,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GOS残障程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后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结论 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的症状、体征;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结论 治疗组能明显缩短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改善座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卒中急性期 并发症 肺部感染 出血性梗死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Abstract5-9
- 目录9-11
- 英文缩略词表11-14
- 引言14-17
- 第一部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的临床研究17-63
- 1 试验方案17-35
- 1.1 试验设计17
- 1.2 病例选择17-21
- 1.3 样本量估算21-22
- 1.4 试验药物22-25
- 1.5 评价指标25-28
- 1.6 安全性评价28-29
- 1.7 质量控制29-30
- 1.8 伦理学要求30-31
- 1.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31-33
- 1.10 主要偏倚性的预防措施33-34
- 1.11 临床研究流程图34-35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35-63
- 第二部分 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63-147
- 1. 试验方案63-80
- 1.1 试验设计63
- 1.2 病例选择63-67
- 1.3 样本量估算67-68
- 1.4 试验药物68-71
- 1.5 评价指标71-73
- 1.6 安全性评价项目73-75
- 1.7 质量控制75-76
- 1.8 伦理学要求76-77
- 1.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77-78
- 1.10 主要偏倚性的预防措施78-79
- 1.11 临床研究流程图79-80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80-115
- 3. 讨论115-146
- 3.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115-121
- 3.2 陈绍宏教授中风核心病机论121-127
- 3.3 中风醒脑液的方义及药理研究127-129
- 3.4 中风醒脑液治疗卒中的机制探析129-133
- 3.5 异病同治和病证结合133-135
- 3.6 中医对出血性梗死的认识135-138
- 3.7 中医对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138-146
- 4. 结论146-147
- 4.1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研究146
- 4.2 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研究146-147
- 问题与展望147-148
- 文献综述148-157
- 致谢157-158
- 参考文献158-173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研项目173-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秀娟,石玲,赵湘,谭维珍;复方三拗汤雾化吸入的药效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祝维峰;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机制的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陈利国,马民,屈援,张春玲;糖尿病血瘀证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4 王筠;谢荃;黄斌;陈绍宏;;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陈浩彬;谭晓媚;;略论张子和攻邪中的扶正观[J];光明中医;2011年10期
6 蒋文钧;;加服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1年03期
7 于晓东;;崔金海应用大黄治疗急性中风病经验[J];河北中医;2006年01期
8 杨维华;;叶天士对中风先兆五因、四症与治疗四法的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1993年03期
9 李富汉;《金匮·中风》病因初探[J];河南中医;2003年05期
10 王新志,李燕梅,张金生;《内经》论中风病因钩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82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82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