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23:40

  本文关键词: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调任通督 针灸 失眠症 四逆散


【摘要】:目的: 失眠症为多种原因导致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的一类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重则彻夜不得入眠,多伴有头晕、头痛、神疲、健忘等症状;失眠能导致人体免疫力、记忆力下降,产生焦虑、抑郁或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容易诱发高血压、神经衰弱,妨碍社会活动,甚至造成猝死,已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高发病率疾病之一。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失眠症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比较调任通督针法结合四逆散和单纯四逆散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针药结合与单纯中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各自优势,从而对调任通督针法结合四逆散做初步探讨,为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治法。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在博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沙田)就诊的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入调任通督针法加四逆散针药结合组和四逆散组。 针药结合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42.3±5.2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15.8士1.5,中医症候总积分25.1±3.8。中药对照组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21-60,平均41.2±4.8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15.8±1.6,中医症候总积分25.2±-4.1。 调任通督针法重用任督脉腧穴,穴位选用:百会、神庭、关元、气海、三阴交、神门、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以调和阴阳为法,结合时间医学,循经气流注次序,隔日针刺治疗一次,于上午9-11点(巳时)这段时间治疗,每次30分钟,总疗程4周。中药处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5g,枳实10g,炙甘草10g,白术10g,茯苓15g,素馨花10g;水煎服,每天1剂,1周服5天,休息2天,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观察评定疗效。 在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候积分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各睡眠因子评分值变化。 成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各组的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有差别:针药结合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治疗2周后,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6.7%,中药组为36.7%。治疗4周后针药结合组临床痊愈率为63.3%,显效率20.0%,好转率13.3%,总有效率96.7%。中药组临床痊愈率为33.3%,显效率23.3%,好转率23.3%,总有效率80.0%。 量表分值变化:治疗4周后两组的PSQI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针药结合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11.8±2.5,中医症候总积分11.6±3.2;中药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14.8±1.7,中医症候总积分16.5±4.0。 针药结合组与中药组比较,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这几个因子的分值下降明显(P0.01)。针药结合组较中药组,在改善入寐困难、早醒、多梦、胁肋胀痛、腹胀腹痛、便溏不爽方面更有优势。提示针药结合较单纯中药能更全面地改善睡眠情况。 结论: 调任通督针法结合四逆散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四逆散,能更快取得疗效,令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全面地改善,有临床推广价值。 针药并用,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有机的结合,将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运用,以发挥针灸得效快速、施行便捷和中药疗效稳固、全面调治的优势,达到更好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关键词】:调任通督 针灸 失眠症 四逆散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R256.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理论研究12-34
  • 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12-16
  • 1.1 古代中医对失眠机制的理解12
  • 1.2 失眠的病因病机12-13
  • 1.3 失眠的辨证分型13-14
  • 1.4 失眠的论治14-15
  • 1.5 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失眠的认识15-16
  • 2. 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16-31
  • 2.1 针药结合16-17
  • 2.2 单纯针灸17-19
  • 2.3 时间针法19-21
  • 2.4 中药治疗21-24
  • 2.5 治疗失眠的特色疗法24-29
  • 2.6 综合治疗29-31
  • 3. 西药治疗31-34
  • 第二章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34-40
  • 1.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实验34-40
  • 1.1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34-35
  • 1.2 研究方法35-36
  • 1.3 一般资料36-37
  • 1.4 研究结果及分析37-40
  • 第三章 讨论部分40-51
  • 1. 立论40
  • 2. 调任通督针法40-48
  • 2.1 调任通督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41-42
  • 2.2 调任通督针法方义42
  • 2.3 调任通督针法的临床研究42-43
  • 2.4 处方穴位43-47
  • 2.5 针刺时间和次序47
  • 2.6 处方优化47-48
  • 3. 四逆散48-49
  • 4. 针刺操作49
  • 5. 课题有关问题和展望49-51
  • 5.1 存在的问题49
  • 5.2 今后研究思路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57-63
  • 致谢6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旭;泻肝安神方对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形态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3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833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