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压氧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尿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方法将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结合电针组(结合电针组),每组20只。所有大鼠用Allen′s重物撞击法制造SCI模型,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在造模成功12h后每天接受高压氧治疗或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3、7、14d在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脊髓中及膀胱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各时间点上,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高压氧组(P0.05);尿流动力学结果结合电针组显著优于高压氧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SCI后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很好改善大鼠的膀胱功能。
【作者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康复理疗科;
【关键词】: 高压氧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尿流动力学
【分类号】:R651.2;R245
【正文快照】: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引起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严重时可伴发致死性尿路感染或慢性肾衰竭[1]。临床实践已证实高压氧是治疗SCI的重要方法,但高压氧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的机制是高压氧可以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纤维再生[2],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红;邵彬;王琴;李宁;;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行为学评分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年08期
2 刘莹莹;陈向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4 黄昭明,李静,郑少斌;脊髓损伤后膀胱氮能神经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年10期
5 吴东;曾立志;朱崇田;;针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10期
6 陈跃来;岑珏;侯文光;高志强;虞先敏;马雪梅;;电针对大鼠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及膀胱颈氮能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01期
7 孙双权;陈忠;叶章群;苏元华;杨为民;章慧平;蔡丹;龚化;;两种大鼠膀胱测压方法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8 周凌云;李杰;李春梅;于占革;张玮琳;郑敏;孟庆刚;王凤艳;生志纲;;电针八毼、会阳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年04期
9 王钢,刘世清,王石顺;高压氧对损伤脊髓GAP-43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王钢,刘世清;高压氧对鼠损伤脊髓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胡玲;王月兰;陈业农;;电针心经、小肠经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2 汪帼斌,易玮,佘世锋;穴位注射不同药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骆仲达;电针督脉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汪克明,周美启,王月兰,陈业农,周逸平;电针“脾俞”对胃窦部溃疡大鼠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昂文平,杨帆,王频,徐国龙,章复清,刘向国,郭宝田;电针对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周美启;吴生兵;曹健;;熏器灸法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许能贵,汪克明,王月兰,马勤耘,杨帆,周逸平;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电变化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8 郑建;任督脉经穴电学变化与无排卵型继发闭经关系的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9 陈永灿,谢文霞;针灸益智作用机理浅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纪中;电针百会穴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英;黄邦荣;倪红;展锐;杨佳华;蔺兴遥;;化积止痛巴布剂穴贴配合益气化积方内服对H22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A];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高爽;;对实验针灸学一些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亚洲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暨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实验针灸学》教材编写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莎;郭义;;浅谈实验针灸学的科学内涵[A];第三届全国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亚洲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暨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实验针灸学》教材编写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能贵;易玮;汪帼斌;徐振华;佘世锋;黄真炎;赖新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易玮;许能贵;孙健;贾真;;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邦国;张晓明;尹晶;余玲玲;;电针“关元”穴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7 许静;王光义;;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8 杨涛;刘志顺;张兴桥;冯勇伟;徐海蓉;赵宏;叶永铭;贾宝辉;;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机对照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9 易受乡;田浩梅;严洁;张英进;姚雯;;电针足阳明胃经对胃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多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的蛋白芯片分析[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魏惠芳;孙洁;李莹;张露芬;;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痛行为学影响的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萍;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不同证型结肠电、脑肠肽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2 邹军;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3 刘琴;天灸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退行性变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许能贵;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王黎;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易玮;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陈旭军;针灸、穴位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细胞外基质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秦幼平;针灸防治大鼠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郝晋东;十二井穴针法治疗局灶性脑缺血机理的时效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裴颢;不同电针对急痛模型大鼠镇痛和耐受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南;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程金莲;针刺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免疫功能失调影响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袁红;针刺任脉六穴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蔡定均;灸法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瘳方正教授灸法临证经验辑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赵征宇;针刺对缺血性脑损害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芦源;局部围刺配合“足三里”穴对大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红细胞SOD活性及真皮超微结构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7 骆仲达;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干预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王景杰;电针调控胃运动功能的神经——内分泌网络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胡格吉勒图;电针对大鼠脊髓和内分泌腺内γ-干扰素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0 孙志宏;大鼠脑内γ-干扰素样免疫反应产物分布及电针后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春林,衷鸿宾,张世民,陈爱民,刘祖德,刘明轩,徐瑞生,王永胜,尹承慧;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初步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衷鸿宾,侯春林,刘明轩;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侯春林,刘明轩,衷鸿宾,陈爱民;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初步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贾军,孙正义,陈长瑞;GAP-43对脊髓再生的作用[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5 张世民,侯春林;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的排尿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年04期
6 张晓明;陈邦国;尹晶;余玲玲;;电针关元穴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骆小娟;邹玮庚;张晓明;;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臧谋圣;方健;吴健;李志才;宋一平;;高压氧早期治疗颈脊髓不完全损伤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5年06期
9 郭召;丁文元;;脊髓损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0年02期
10 李志刚;刘如春;耿直;张春燕;;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差异表达基因及钙离子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春霞;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李春雨;电针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NGFmRNA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云;冯艳琴;皮海菊;罗秀玲;姚忠红;;脊髓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何坚;韦贵珠;;加用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年03期
3 魏玉梅;;急性闭合性脊髓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2期
4 韦贵珠;;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臧谋圣 ,方健 ,李志才,吴健;高压氧治疗截瘫后重度褥疮27例[J];人民军医;2005年07期
6 臧谋圣;方健;吴健;李志才;宋一平;;高压氧早期治疗颈脊髓不完全损伤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5年06期
7 孙毓;李伟;赵素杰;;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8 孙毓;李伟;赵素杰;;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年05期
9 宋琳;李晓宁;王莹威;朴钟源;王文杰;王凤艳;;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1期
10 胡文涛;李少敏;谢继萍;高志丽;敬然;;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才;穆小萍;陈梅香;宋一平;;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卢爱兰;张夏军;许美飞;;高压氧对脊髓损伤肌张力控制的临床对照研究[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朱政;;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血清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钱铭净;侯群;裴君;戚观树;裘昌林;;炙马钱子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兔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A];2008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年会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胡孝义;;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奕;徐维蓉;王强利;赵英侠;汤小华;姚云;;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培嵩;;脊髓损伤的高压氧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亚平;杨延砚;吴同绚;张巧云;;脊髓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兴盛;;初探手术加补脑膏治疗脊髓损伤5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景小花;张云;;探讨运动疗法在脊髓损伤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晓峰邋李晓莲;夹脊电针[N];健康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衣晓峰邋靳万庆;夹脊电针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恢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林琳 寒冰;美将进行治脊髓损伤新药临床试验[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吴玲娟;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N];保健时报;2006年
5 郑颖t,
本文编号:837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83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