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阴道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21:30

  本文关键词:针刺治疗阴道痛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针刺 妇科 外阴痛 临床研究


【摘要】:外阴痛的特征为烧灼痛或剧烈的钝痛,通常在性交时疼痛出现,使患者无法性交,根据疼痛所在的部位,外阴痛又可分为广泛性外阴痛或局部性外阴痛。从发病原因来看,外阴痛有诱因型或无诱因型。据报道,高达16%的成年女性受这种病的潜在威胁。外阴痛是一种使人感觉衰弱的疼痛综合征,往往妨碍女性的日常生活。此外,外阴痛也常对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性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使她们觉得自己不够女性。由于性交过程中的疼痛,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性活动,导致高达50%的外阴痛女性不愿性交。更严重的是,外阴痛女性的性欲、性兴奋度、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水平均较低;与正常人相比,她们的性生活满意度较低,阴道插入时产生的疼痛水平更高;此外,外阴痛女性更易产生患焦虑症和过度警觉症;报告显示,57%患有外阴痛疾病的女性至少有轻度抑郁症,17%则发展为重度抑郁症。 针灸文献回顾发现,只有三项实验与针灸治疗外阴痛有关,且无随机对照实验。基于此,本课题力图进一步深入探讨针刺治疗对外阴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全面完善该方面研究的方案,为未来研究针刺治疗外阴痛的机理打下基础。本研究力图在目前业界检验针刺治疗在减轻外阴痛症状效果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机分配受试者;2)聘用一批替补人员,以备对照组不时之需;3)增加样本量;4)创建一个标准化的针灸治疗方案。该方案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博士及论文撰写者本人进一步充实完善;5)研究过程中使用标准化的、经验证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措施;6)使用奖励机制激励受试者完成研究过程;7)为减少误差,研究人员应不了解受试者所处的实验状态。本研究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有效的、标准化的针灸治疗外阴痛及相关症状的方案,包括广泛性外阴痛、诱发性外阴痛和混合性外阴痛。评估针灸对外阴痛、外阴痛女性性交困难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的参与完全是自愿的,该研究也得到研究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在参与该试验之前,所有受试者均拿到知情同意书,且没有得到任何金钱赔偿,但他们都因完成2套调查问卷而两次获得20美金礼品卡。最终,这项研究有36人参与。18名受试者进入针刺组,18名受试者进入对照组。 根据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以及中医针灸教科书中描述,外阴痛有两个典型的中医证候类型:1)肝气郁结,脾/肾虚伴下焦寒冷阻滞;2)肝气郁结,血瘀伴肝经热盛。无论属哪种证候类型,受试者均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或对照组。每周两次、共5周的针刺治疗为1疗程,每位受试者接受2疗程,共持续10周的治疗,每次针刺治疗30分钟。 研究内容:有资格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都被进行了预约,经审查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的监督者,社会工作者凯瑟琳·格鲁伯,向未来的受试者解释了本研究的性质、参与研究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风险、参与本研究的自愿性、以及受试者有权在任何时候终止他们的参与而不带来任何不良后果。最终,那些有兴趣参与研究的受试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受试者被随机分入针刺组或对照组。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对治疗组进行了分配。从1至36的每一个数字及其被计算机所分配到的组,被写在放在一个密封信封内的索引卡上。所有36个密封的信封被放进一个盒子。然后,受试者选择一个内有受试者号码和相应治疗组的装在密封信封内的索引卡。 配至针灸治疗组的受试者收到一个写有他们针刺治疗次数的方案(每周2次,持续5周)。在完成第十次针刺治疗后,针刺治疗组的受试者又完成了第二组的4个调查问卷表,这4个调查问卷表在他们开始接受第一次针刺治疗之前已填写过一次。 对照组受试者被通知在经过为期五个星期的等待周期后将接受10次免费针刺治疗。然后,本研究的监督者与他们见面,完成对他们的基础调查测试。5周无治疗的时间结束后,等待期即结束;同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完成第二次4个调查问卷表的填写,这4个调查问卷表在他们开始为期5星期的等待控制期之前已填写过一次。在完成上述过程后,这些受试者都有资格接受10次免费的针刺治疗。最终,所有选出的18个对照组受试者都开始和完成了10次免费的针刺治疗。 18名被分配至针刺组的受试者都接受了每周两次,为期五周,共10次的针刺治疗。这项研究的所有针灸治疗对受试者都是免费的。针灸治疗时选用以下穴位:百会、双侧合谷、关元、曲骨、双侧横骨、双侧气冲、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针头插入方法依据国家针灸协会和东方医学学院理事会制定的清洁针技术标准。 穴位选择:一些穴位被选中是因为他们有补气功能,其他穴位则能行气血;有几个穴位能放松或温暖骨盆肌肉和生殖器,其他穴位则能清热或祛湿的。总的治疗原则是减少能量失衡,以此减轻外阴痛。本研究使用针具:直径为0.25毫米、长度为40毫米的针灸针;外科用不锈钢制成、无菌、一次性使用。 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受试者号码和治疗组别被确定。这个号码跟随受试者一直到研究结束。整个研究过程中,只有研究监督员知道受试者的名字和他们的号码。接着,本研究监督员向治疗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发放4个调查问卷表,以获得有关她们的性反应/功能及外阴痛的基本情况。这4个调查问卷表分别是:外阴痛功能问卷表、女性性压力修订表、McGill疼痛问卷表简表、女性性功能指数表。外阴痛功能问卷表包含外阴痛物理度的11个自我报告方法;女性性压力修订表帮助测定性问题困扰或引起女性性压抑的频率;McGill疼痛问卷表简表包含5个单独测试问题,以捕获女性外阴痛的敏感性和影响因素及疼痛的强度,它包括目前疼痛强度表及既往疼痛强度表;女性性功能指数表包含19个多方位自我报告测试问题,检查女性6个方面的性反应,包括: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满足度以及疼痛状况。 在结束第10次的治疗及结束5周的等待期后,本研究的访问者再此安排针刺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再次完成上述4个调查问卷表;每完成一次条调查问卷表的填写,每位受试者均得到20美金的礼品卡。调查问卷表:疼痛的严重程度使用McGill疼痛问卷表简表及女性性功能指数表疼痛分表测定;外阴痛的范围测定用外阴痛功能问卷表;性功能状况则用女性性功能指数表测定;性问题对个人困扰程度的测定用女性性压力修订表测定。 两组受试者的基础情况及研究结束时的情况都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来说包括以下资料的统计学分析:1)外阴痛功能性调查问卷表;2)女性性压力修订量表;3)McGill疼痛问卷表简表-具体包括情感表达性疼痛和感知性疼痛的总得分、分表得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试验、目前疼痛指数(这两项指标都用于测定疼痛的强度);4)女性性功能指数表-包括性欲、性唤醒、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及疼痛的总得分及分表得分。对以下得分之间进行了比较:1)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基础情况;2)研究结束时针刺组和对照组的情况;3)对照组的基础情况和研究结束时的情况;4)针刺组的基础情况及研究结束时的情况:每位受试者分数的改变,即将实验研究结束时受试者的得分减掉其基础得分,用△表示;t检验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得分。 结果显示:1.针刺治疗虽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性欲、性唤醒、性高潮、性满意度,但却能从整体角度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一定程度上提高女性性生活质量。2.针刺对患者情感表达性疼痛的改善程度比感知性疼痛的改善程度要差,说明困扰女性的情绪因素是复杂的,单纯的针刺治疗难以完全改善情绪对患者疼痛的影响。3.本试验也无法确认患者疼痛的改善是否能持续,只能证明在针刺治疗后短时间内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改善。
【关键词】:针刺 妇科 外阴痛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7
  • Table of Contents17-20
  • Introduction20-24
  • Background-Significance20
  • Symptomatology of Vulvodynia20-21
  •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21-24
  • Literature Review24-58
  •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24
  • 1. Epidemiology of Vulvodynia24-30
  • a. Incidence, Characteri stics, and Ethnic Distribution24-29
  • b.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Vulvodynia29-30
  • 2. Etiology30-32
  • a. General Comments on Causa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ulvodynia30
  • b. The Vulvar Vestibular Mucosa30-31
  • c. Infections and Allergens31
  • d. Systemic Allergies31-32
  • e. Oral Contraceptive Pills32
  • 3. Mechanism-Pathophysiolo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ulvodynia32-48
  • a. Histological Markers33-34
  • b. The Pelvic floor34
  • c. PeripheralNerve Pain34-35
  • d. Central Pain Mechani sms35-36
  • e. Nociception, Nociceptor Sensitivity, Central Sensitization, and Chronic Pain36-39
  • f. Chronic Pain39
  • g. Genetics39
  • h. Dietary Oxalates39-40
  • i. Sexu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Profi les of Women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ulvodynia40-45
  • j. Chronic Stress in Women wi th Localized Provoked Vulvodynia45-46
  • k. A New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Vulvodynia46-48
  • 4. Therapy-Currently Utilized Biomedical Treatments and Acupuncture48-58
  • a. Medication48-50
  • b. Surgical Treatment50-52
  • c. Physic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Vulvodynia52-55
  • d.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Psychotherapy55-56
  • e. Acupuncture Litera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Vulvodynia56-58
  • Methodology58-69
  • Subject Recruitment, Selection, and Assignment58-59
  • Research Contents59
  • Research Methods59-60
  • Inclusion Criteria59
  • Exclusion Criteria59-60
  •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tocol60-64
  • Research Protocol64
  • Theoretical Analysis64-65
  •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tudy Questionnaires65-67
  •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65
  • Reliability and Validi ty of the Vulvar Functional Status Questionnaire65-66
  •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Female Sexual Distress Scale-Revised66
  •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66-67
  • Data Analysis67
  • Statistical Analysis67
  • Risks67-68
  • Confidentiality of the Data68-69
  • Results69-101
  • Demographic Comparisons69-71
  • Data Analysis71-101
  • Vulvar Pain Functional Questionnaire (V-Q)72
  • Female Sexual Di stress Scale-Revi sed (FSDS)72-73
  •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 ionnaire(SF-MPQ)73-74
  • SF-MPQ:Present Pain Index(PPI)and Visual Analog Scale(VAS)74-75
  •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75-101
  • Discussion101-104
  • Conclusion104-105
  • Bibliography105-116
  • Appendices116-138
  • Appendix A116-117
  • Appendix B117-118
  • Appendix C118-122
  • Appendix D122-123
  • Appendix E123-124
  • Appendix F124-126
  • Appendix G126-129
  • Appendix H129-130
  • Appendix I130-135
  • Appendix J135-138
  • Acknowledgement138-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春水;针刺治疗小儿灰髓炎后遗症100例报道[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05期

2 尤煌发;谌剑飞;;针刺治疗药瘾和酒癖[J];江西中医药;1983年06期

3 华绍平;王华咏;;33例早期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J];中外医疗;2009年27期

4 程正合;;针刺治疗120例中风后偏瘫[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4期

5 ;针刺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国内情况(文献综述)[J];新医药通讯;1973年01期

6 王淑兰;倪光夏;;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翟富春;赵志光;胡宗廉;;针刺治疗聋哑症144例初步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1960年06期

8 王力行;针刺治疗偏瘫5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1987年12期

9 陈德成,纪青山;针刺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1990年01期

10 天仁;针灸治疗腹泻62例介绍[J];中国医刊;195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车;;增液承气汤加减及针刺治疗痔瘘术后便秘并癃闭的治验[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谢长才;;针刺从心论治对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立格;;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针刺治疗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宁飞;;脏腑纳子法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彬;庞荣;贾海波;董素亭;;针刺治疗上睑下垂的现况[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杨建林;;针刺治疗失眠39例[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为;;针刺治疗网球肘30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波;叶泳松;刘蚬;周东京;邓时贵;桑池学;;MR在评价针刺治疗实验性脑缺血中风研究中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刘晓辉;刘启泉;;清胃降逆方加针刺治疗RE的临床症状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郭瑞友;赵丽霞;苏丽;王莉;王彩霞;郭联;;针刺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晓琦;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2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蔡晓刚;针刺治疗腱鞘囊肿[N];健康报;2008年

3 马波;针刺治疗偏头痛[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4 文景;针刺治疗小儿脑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 钱岳晟;针刺治疗高血压[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张伟;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探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文/郑建(副教授);针刺治疗荨麻疹[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8 ;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杜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10 薛志成;针刺治疗植物病[N];山西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udith Schlaeger;针刺治疗阴道痛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陈俊玮;运用穴位网络结构分析法实证脑病腧穴针刺治疗临床效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杨泽琪;针刺合并隔姜灸治疗气血两虚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Dr.Abir Mamdouh Aly Elnaggar;针刺减肥与饮食疗法的临床对照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杨旭光;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巧凤;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的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Farnoosh Bidouee;针灸辅助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人工受精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黄波;针刺治疗Bell's面瘫得气、心理因素与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及心理因素与面瘫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京京;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通;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李建良;针刺对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袁宏伟;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健;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雷慧敏;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丛越鹏;面部按摩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孙晶晶;补肾祛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8 冯丹枫;针刺补泻手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罗丹娜;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丽娟;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9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839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