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构想
本文关键词: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构想
【摘要】:新型医学模式对心理及社会等主观指标的关注,亟待寻找替代指标来完善慢性心衰疗效评价体系。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及生存质量的优势、中西医规范方案的成功研制以及将症状等主观指标量化技术手段的创新,使得中西医能够在防治和评价理念上将中西医相契合,形成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效评价体系临床研究的初步构想。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关键词】: 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 慢性心衰 研究构想
【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KJTS2011-10)
【分类号】:R541.6
【正文快照】: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慢性心衰,一个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分数减少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慢性心衰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消耗大量的国家卫生支出,且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其5年生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亓鹏;张朝香;;ACC/AHA2009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最新指南简介(一)[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2 郭志忠;蒋健;苏式兵;;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年05期
3 牛亚利;梁伟雄;;中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9期
4 杨瑞雪,万崇华,李晓梅;心血管疾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概况[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5 林谦;农一兵;万洁;逯金金;温志浩;安超;;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年03期
6 林谦;农一兵;王洪源;;建立慢性心衰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凤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捍华;马敏杰;;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2 程晓昱;葛岚;邹静;胡高文;刘劲松;;复方真武冲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玉传;张子彬;李宗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新策略[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马强;;32例急性左心衰急救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7年01期
5 王良玉,谢明星,王新房,王静;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12期
6 许惠敏,霍健伟,李宝平,曾庆玉;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评价冠心病[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4年04期
7 陈平艳;;B型钠尿肽水平对鉴别慢性心功能不全和COPD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0年33期
8 刘利宏;曹华;高大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CT-A水平[J];当代医学;2011年11期
9 周崇伦,潘建华,李昕阳,胡清平,张晓萍,易晓军;隐性左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3期
10 贾俊兵;王强;;生存质量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评价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文举;石亚萍;杨海玉;廖晓春;;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贵成;吴以岭;高学东;王秋风;刘坤;齐晓琳;;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A];首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于春泉;陈薇;王怡;庞宗然;;P2受体为益气通络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新靶点[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红旭;张雪;尚菊菊;胡元会;鲁卫星;;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左室功能的关系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5 晋献春;罗海鸥;陈勇鹏;;二仙参附强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卫红;;经方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A];国际(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7 孙小慧;刘胜;裴利霞;吴金娜;;怎样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张雪;;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左室功能的关系研究[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成瑶;两类心气虚大鼠模型的初步比较和部分心脏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张宏;附子、川乌、草乌、草乌叶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温泽淮;中药临床试验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何怀阳;“固本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吕光耀;新疆居民西北燥证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6 温志浩;黄芪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及黄芪对能量转运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晋献春;戴裕光学术思想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黄晓燕;痛风康Ⅰ、Ⅱ号方对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消炎止痛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刘颖;北京地区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症证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10 彭利霞;以菟丝子为例探讨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问题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芳;补肺益肾方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评价及成本效果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2 于建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hs-CRP水平变化及芪苈强心胶囊干预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陈康寅;美托洛尔和咪哒普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和4周时心室重构以及血浆BNP和ET-1影响之初探[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鲜佳;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邓翠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的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左辉华;尾加压素Ⅱ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4年
7 焦鹏;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充血性心衰心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姚雷;充血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与心脏彩超、血浆BNP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李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董斌;慢性心力衰竭血液流变学、血脂、心脏舒缩功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卫华,谢红;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12期
2 孙继佳;蒋健;严广乐;李季明;苏式兵;朱蕾蕾;高月求;;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2期
3 王云启;肺复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0年02期
4 由松,胡立胜,图娅;中医郁证(心脾两虚型)及其症状标准化研究方法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白云静;孟庆刚;申洪波;王永炎;;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郑锐锋;李春生;郑崇友;;应用模糊综合疗效评价法评价复方羌芪片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3期
7 吴大嵘,郭新峰,赖世隆;生存质量评测及其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周福生,吴文江,黄志新;顺激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综合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沈朝斌 ,顾s,
本文编号:868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86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