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ERK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ERK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足阳明经 电针 胃黏膜细胞 血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c-myc 细胞信号转导
【摘要】:目的:以中医经络学说中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观察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效应、大鼠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c-myc表达的影响,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多层次系统地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电针足阳明经(穴)参与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法(WRS)制作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以电针足阳明经“足三里”、“梁门”、“四白”穴为施治因素,按Guth等标准记录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胃黏膜细胞EGF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水平;RT-PCR法检测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 结果:①经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最高,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最低,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造模是成功的;电针胃经组和电针胆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电针胃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最为明显,与电针胆经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②在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差异影响中,1/10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与1/2、1/5和1/20胃经血清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强弱依次为:1/10胃经血清组1/20胃经血清组1/5胃经血清组1/2胃经血清组; ③在与电针足阳明经(穴)或足少阳经(穴)提取的血清孵育后,胃经组和胆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胃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的表达又最为明显,与胆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在与电针足阳明经(穴)或电针足少阳经(穴)提取的血清孵育后,胃经组和胆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升高最为明显,与胆经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当用PD153035阻断EGFR后,胃经+PD153035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c-myc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与胃经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①电针足阳明经(穴)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联系; ②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不同稀释度血清皆能使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蛋白的表达增强,但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相关性,1/10稀释度血清的效应最为明显; ③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血清可提高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的表达,EGFR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 ④电针足阳明经(穴)后提取的血清可提高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和c-myc基因表达水平,并且上述效应可随EGFR被阻断而减弱,EGFR是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调节位点,ERK和c-myc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 ⑤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细胞信号转导可能是通过激活EGFR及其ERK信号转导途径而实现的; ⑥利用针刺穴位后所提取的血清与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相互作用,以探讨针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值得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足阳明经 电针 胃黏膜细胞 血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c-myc 细胞信号转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45.399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英文缩略语14-15
- 引言15-17
- 第一部分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组织形态学影响17-25
- 1.材料与方法17-21
- 1.1 动物来源、分组与造模方法17-18
- 1.2 穴位定位与电针方法18-19
- 1.3 主要仪器19
- 1.4 实验试剂19-20
- 1.5 胃黏膜损伤指数计分20
- 1.6 光镜标本制作程序20
- 1.7 统计学方法20-21
- 2.结果与分析21-25
- 2.1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肉眼观察结果21-22
- 2.2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的影响22-23
- 2.3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光镜观察结果23-25
- 第二部分 电针足阳明经(穴)血清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的浓度效应相关性研究25-34
- 1.材料与方法25-30
- 1.1 动物来源、分组与造模方法25-26
- 1.2 穴位定位与电针方法26
- 1.3 主要仪器26-27
- 1.4 实验试剂27
- 1.5 正常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分离方法27-29
- 1.6 大鼠血清的提取及与正常大鼠胃黏膜细胞的作用方法29
- 1.7 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检测方法29-30
- 1.8 统计学方法30
- 2.结果与分析30-34
- 2.1 正常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分离结果30-31
- 2.2 电针足阳明经(穴)血清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的浓度效应相关性结果31-34
- 第三部分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34-42
- 1.材料与方法34-37
- 1.1 动物来源、分组与造模方法34-35
- 1.2 穴位定位与电针方法35
- 1.3 主要仪器35
- 1.4 实验试剂35-36
- 1.5 正常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分离方法36
- 1.6 大鼠血清的提取及与正常大鼠胃黏膜细胞的作用方法36
- 1.7 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的检测方法36
- 1.8 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36-37
- 1.9 统计学方法37
- 2.结果与分析37-42
- 2.1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38-40
- 2.2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40-42
- 第四部分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阻断前后ERK和c-myc基因的影响42-58
- 1.材料与方法42-48
- 1.1 动物来源、分组与造模方法42-43
- 1.2 穴位定位与电针方法43-44
- 1.3 主要仪器44
- 1.4 实验试剂44
- 1.5 正常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分离方法44
- 1.6 大鼠血清的提取、胃黏膜细胞EGFR阻断途径及与血清的作用方法44-45
- 1.7 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的检测方法45-46
- 1.8 大鼠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46-48
- 1.9 统计学方法48
- 2.结果与分析48-58
- 2.1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RK的影响48-51
- 2.2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阻断前后ERK的影响51-54
- 2.3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的影响54-55
- 2.4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阻断前后c-myc基因的影响55-58
- 讨论58-81
- 一、祖国医学对足阳明经与胃相关规律的认识58-61
- 二、现代医学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机制的认识61-64
- 三、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效应64-67
- 四、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修复影响与EGFR的关系67-71
- 五、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修复影响与ERK、c-myc的关系71-74
- 六、电针足阳明经(穴)调节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74-77
- 七、电针足阳明经(穴)与电针足少阳经(穴)效应差异分析77
- 八、针灸血清学方法的探讨77-80
- 九、问题与展望80-81
- 结论81-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90
- 附录90-110
- 1.综述90-108
-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交流学习及获奖情况108-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国明,徐颖,吕磊,王望九,许冠荪;电针对冷应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VI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赵志国,王少锦,葛建军,孙立虹,康锁彬,田新乐,徐华州;针刺效应对肥胖大鼠高瘦素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9期
3 何军锋,严洁,刘健华,李江山,常小荣,王超;胃扩张和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整合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4 孙洪伟,孙梅,许玲芬;宫内窒息后新生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英文)[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1期
5 李建玲,易红,冯雪萍,陈主初,肖志强;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通过ERK-1/2信号传导通路激活AP-1[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6 崔忠敏,李兆申,湛先保,许国铭;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TGFα,EGFR的免疫组化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赵保民,黄裕新,张伟,赵宁侠,刘杰,王庆莉,王连刚;电针对大鼠胃粘膜胃泌素和EGFR表达及AgNOR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8 施静,刘晓春,张静,张坚,邢宏义,关新民;针刺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MDAR1mRNA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年04期
9 俞竹青,毛水泉;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2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5年02期
10 贺建华;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愈合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志;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及细胞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05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90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