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调神醒脑”法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针“调神醒脑”法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电针 功能核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以及PTSD患者经过电针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差异变化。 方法: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纳入10例PTSD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两组纳入后即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用电针治疗12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使用临床监测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在电针治疗前后利用局部一致性方法检测静息状态下10例PTSD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及其与12例健康志愿者间的差异,评价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结果:①PTSD组治疗前后ReHo显著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左侧枕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回;ReHo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左侧扣带回、左侧梭状脑回、右侧背外侧上回②PTSD组治疗前与健康志愿者组ReHo有差异的脑区为颞上回、额中回、小脑,治疗后上述差异脑区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1、PTS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ReHo的差异体现了PTSD的发病机制与颞回、额回及小脑有一定联系。 2、PTSD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局部一致性有所差异,电针治疗PTSD的中枢整合效应与枕叶、颞叶、脑岛及边缘系统等脑区相关。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电针 功能核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缩略词表4-5
- 目录5-7
- 1. 引言7-10
- 1.1 流行病学及危害7-8
- 1.2 目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8
- 1.3 所需关键技术8-9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2. 研究方案10-21
- 2.1 研究对象10-12
- 2.1.1 研究对象的来源10
- 2.1.2 PTSD患者的选择10-12
- 2.1.3 健康受试者的选择12
- 2.2 研究方法12-17
- 2.2.1 样本量估计13
- 2.2.2 对照13
- 2.2.3 工作流程图13
- 2.2.4 治疗方法13-14
- 2.2.5 观察指标14-15
- 2.2.6 影像学检查15-16
- 2.2.7 评价标准16
- 2.2.8 数据分析16-17
- 2.3 研究结果17-20
- 2.3.1 受试者入选情况17-18
- 2.3.2 基线分析18
- 2.3.3 结果比较18-20
- 2.4 依从性情况20-21
- 2.5 完成情况21
- 2.6 安全性分析21
- 3. 讨论21-31
- 3.1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21-24
- 3.1.1 祖国医学的认识21-22
- 3.1.2 中医针灸对该病的认识22-23
- 3.1.3 现代医学研究23-24
- 3.2 关于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穴位和刺激方法的选择24-26
- 3.2.1 穴位的选择24-25
- 3.2.2 刺激方法的选择25-26
- 3.3 关于本试验的质量控制26
- 3.3.1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及研究基线状况26
- 3.3.2 依从性26
- 3.4 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认识26-27
- 3.5 关于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27
- 3.6 关于FMRI扫描的影像学分析27-31
- 结论31-32
- 问题与展望32-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44
- 附表144-47
- 附表247-49
- 附表349-51
- 附表451-52
- 附表552-54
- 附录:从选穴探讨针灸治疗PTSD54-59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袁彩凤;冉连辉;袁前;袁秀丽;胡幼平;尹重;秦小荣;杨洁;;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汶川“5.12”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9期
2 张虹;陈炜炜;宋文忠;朱蔓佳;冯跃;;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3 张晔;邱明国;谢兵;陈翰;张佳佳;张钰;张静娜;桑林琼;王莉;李敏;王健;;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1期
4 张晔;张静娜;邱明国;谢兵;陈翰;李敏;张佳佳;张钰;王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2期
5 李刚;钟天平;穆叶色尔;田菁;全东明;郭光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分析[J];广东医学;2013年03期
6 朱鸿儒;张俊然;邱昌建;武瑞芝;孟雅婧;崔豪飞;龚启勇;张伟;;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2年05期
7 方杨琪;蔡定均;周奇志;余曙光;彭晓华;郑重;;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PTSD样大鼠焦虑行为及血清皮质酮的比较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陈庆;庄子齐;龙伟芳;;针刺百会、神庭、神门为主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年08期
9 徐凯;陈秀玲;罗仁瀚;;电针四神聪穴对抑郁症患者血清5-HT、DA含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年04期
10 李璐寰;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944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94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