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8:31
本文关键词:针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强直性脊柱炎 电针 夹脊穴 温和灸 柳氮磺胺吡啶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电针夹脊穴及隔附子饼温和灸对柳氮磺胺吡啶(SASP)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机理,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有效方案。 方法: 1临床资料: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来源于武汉市中医院风湿科专科门诊及住院部。自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SASP组):30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第一周每次0.25g,第二周起为0.5g,第三周起为0.75g直至疗程结束,每日3次,共12周。②试验组(SASP+针灸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之上再给予电针及隔物温和灸,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③个别病人关节疼痛难忍时,酌情临时加服洛索洛芬钠,每次60mg,每日三次,不作常规治疗(症状减轻则停药)。此外,不使用与治疗本病相关的其他的中、西药物。 3观测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一般体检、心、肺、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等检查;疗效指标包括①主要症状: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腰背晨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腰膝酸软困重、发热。⑦主要体征:疼痛10cm数值表、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4”字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④实验室指标:HLA-B27、ESR、CRP、IgA、ALP。④放射学检查:双侧骶髂关节X线正位片。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均数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共60例患者均完成疗程,依从性良好,未出现脱落、剔除病例。 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经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控显(近期控制和显效)率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控显率40%,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经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86.67%,控显率5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控显率22.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临床症状疗效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除外周关节肿胀一项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主、次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4主要体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10cm数值表、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及胸廓活动度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字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实验室指标方面,以ESR、CRP、IgA、ALP作为观察指标,试验组治疗前后ESR、CRP、IgA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SR、CRP、IgA、ALP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SR、CRP、IgA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6骶髂关节X线正位片方面,治疗后两组骶髂关节X线正位片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 7治疗后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5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轻度消化道不适;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中度不良反应,12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不适。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本次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及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且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确为本病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及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电针 夹脊穴 温和灸 柳氮磺胺吡啶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246.1;R593.2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前言10-11
- 临床资料与方法11-20
- 1 临床资料11-12
- 2 诊断标准12-14
- 3 试验病例标准14-16
- 4 研究方法16-17
- 5 疗效判定标准17-19
- 6 统计学处理19-20
- 研究结果20-24
- 1 疾病总疗效分析20
- 2 两组证候疗效分析20
- 3 治疗前后两组整体功能积分的比较20-21
- 4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21
- 5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体征变化的比较21-22
- 6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分析22
- 7 两组治疗后骶髂关节X线正位片变化的比较22-23
- 8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3-24
- 讨论24-31
- 1 治疗方法24-28
- 2 研究分析28-29
- 3 机理探讨29-31
- 参考文献31-33
- 综述一 近年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概况33-42
- 参考文献40-42
- 综述二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42-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钱龙,单曙光;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意义[J];安徽医学;2002年06期
2 朱兆洪,丁柱,汤希孟,丁克祥;单穴与多穴针刺对肾虚动物多脏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曾庆馀;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4 古洁若,黄烽,颜光美,李天旺,吴玉琼,余得恩;Remicade调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10期
5 董怡,张卓莉;白细胞介素-1家族在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中的作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05期
6 王金凯,邢莉民,李俊英,张金巧,柯华丽;联合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3期
7 高根德,刘耀升;强直性脊柱炎棘上棘间韧带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成骨作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8 胡军勇,陈金亮;从奇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1年05期
9 石朝云;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2年05期
10 刘继刚;焦树德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介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981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981802.html